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它是一種不以事物為認識物件、無須藉助概念的純思,是內心的自我體驗,而所謂&ot;境界&ot;,就是指人對於&ot;真際&ot;的體認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主觀精神狀態馮氏根據人之&ot;覺解&ot;程式的不同,而把人生之境界由低而高分為四種型別:一是自然境界這是最低層次的一種境界&ot;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順才或順習底……順才而行,&l;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r;,亦或順習而行,&l;照例行事&r;&ot;(《新原人》)這裡的&ot;才&ot;指人生理上的自然之&ot;性&ot;,&ot;習&ot;指社會的習俗、習慣處於自然境界中的人,對於他的行為及行為的性質和意義都沒有明白的瞭解(但並非全無瞭解);二是功利境界這是較高一層次的境界,&ot;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l;為利底&r;或者說,嘟是為我的&r;,都是&l;自私底&r;&ot;(同上)生活於此境界中的人,他已明顯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所為皆為他自己,但結果未必是損害他人;三是道德境界這是更高一層次的境界&ot;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l;行義底&r;,……在此境界中的人,對於人之性已有覺解他了解人之性是涵蘊有社會底&ot;(同上)因此,處此境界中的人,他之所作所為是處處為&ot;社會&ot;著想,置&ot;社會&ot;利益於個人之上,其行為時則表現為&ot;盡人之倫&ot;和&ot;盡人之職&ot;的道德行為,這樣的人是人中之&ot;賢人&ot;;四是天地境界,這是最後也是最高的境界&ot;在此種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l;事天底&r;&ot;(同上)處此境界中之人,已完全地覺解到宇宙的存在並自認為宇宙之一員,自認是&ot;天民&ot;,因而他的行為皆符合宇宙&ot;大全&ot;之利益他與宇宙&ot;大全&ot;相融無間,因而能超成敗、超順道、超生死,最終達於&ot;極高明而道中庸&ot;的聖人境界
在馮氏以上的境界說中,處於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的人即是現實生活中的一般大眾,這兩個境界是人不求而自達的;而生活在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中的人分別就是賢人和聖人聖賢是人所應當努力成為的人,而這兩種境界也正是作為人應該不懈追求而努力達到的境界因此,對於人生的努力來說,只有後兩種境界才有意義和價值馮氏認為,人的努力與追求無需外在的行動,只需不斷加深自我&ot;覺解&ot;的程度,直至達到最高程度的&ot;黨解&ot;,實現&ot;成聖&ot;的終極目的而幫助人提高&ot;覺解&ot;的程度,正是馮氏建構哲學形上學的最高目的和意義由此看來,馮氏的&ot;新理學&ot;雖從最不著實際、拋開任何現實具體內容的形式的、邏輯的觀念開始,但最終的目的卻仍然落在&ot;使人成為聖人&ot;這一非常具體、實際的結論上,這便是&ot;新理學&ot;的旨趣之所在
馮友蘭是繼梁漱溟、熊十力之後&ot;新儒家&ot;學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他的&ot;新理學&ot;是中國三四十年代有相當影響的哲學思想體系&ot;新理學&ot;的建立,標誌著新儒家哲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成熟的階段,新理學不襲今,不仿古,而是力求在繼承和發展前人思想的基礎上,致力於中西哲學的融會貫通、博採眾家、自成體系
從而在現代中國哲學界獨樹一幟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新理學突破了梁漱溟等早期新儒家學者將中西文化對立起來的偏狹觀念,而以一開放的心態和寬容的精神,尋求中西文化之共同點,並以此為基礎,取長補短,互相融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包融性和開放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