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他的新孔學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貫徹
自1931年至1937年,梁漱溟以一種近乎傳教士般的自我犧牲精神,與一批志同道合者在山東鄒平度過了2500多個日日夜夜在這期間,他還先後寫作並出版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1932)、《鄉村建設文集》(1934)、《鄉村建設大意》(1936)、《鄉村建設理論》(又名《中國民族之前途》,1937)等著作,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鄉村建設的理論及其具體實踐方案他試圖透過鄉村建設這一帶有宗教意味的群眾運動,藉著創造根本的道德共識和精神凝聚,重整業已崩潰的鄉村社群,以達到復興中國固有的倫理社會結構,挽救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落後狀況的目的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的隆隆炮聲中斷了他那田園牧歌式的鄉建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的救亡呼聲,使他再也無法沉醉於他那塊藉以恢復&ot;聖道&ot;的樂土,而毅然投身於抗日救國的洪流中,開始他長達十餘年的為國事奔走的傳奇
是年8月11日,梁在上海《大公報》上發表《怎樣應付當前的大戰》一文,提出抗戰&ot;要實行系統化、民主化、國力化&ot;的觀點,並提出了實行戰時教育制度改革的14條具體主張8月14日,應蔣介石電邀,赴南京參加最高國防會議參議會,共商國事山東淪陷後,又親率山東鄉建院之學生兩百餘人投入軍事委員會戰幹團第一團,在武昌軍訓後遂組成軍委會政治部直屬第三政治大隊,開赴山東抗日1938年1月,梁漱溟又以&ot;國防參議員&ot;的特殊身份赴延安考察、訪問他訪問延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看共產黨轉變得如何,二是希望同中共領導人就實現國家進一步的統一交換意見在三週時間的考察訪問中,延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ot;在極苦的物質環境中,那裡的氣象確是活潑,精神確是發揚……事實上證明,他們是成功的&ot;尤其令梁漱溟難忘的是與毛澤東的八次長談(其中兩次竟是通宵!)內容廣泛涉及中國的現實命運與前途及未來新中國的建設問題談話氣氛極為和諧、融洽,最後雖未達成完全共識,卻堅定了梁氏抗戰的信心,加深了對中共的瞭解,相信中國共產黨反對內戰、主張聯合抗日是堅決而真誠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