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9年2月,梁又以國民參政員的身份與著名軍事家蔣百里一起巡歷華北華東各山地,長達八月之久途中歷經千辛萬苦,曾幾次與日寇遭遇,險遭不測在這次考察中,他痛感國共摩擦嚴重,深為統一戰線內部隱藏的危機而憂慮,尤其是1941年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使形勢更加嚴峻,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1年3月19日,以梁漱溟、張瀾、黃炎培等人為首,秘密成立了&ot;中國民主政團同盟&ot;(&ot;民盟&ot;之前身),旨在聯合各民主力量,促進國共合作與團結,黃炎培被推為主席,梁漱溟作為發起人,既是13位中央執行委員之一,也是5個中央常委之一1941年5月,梁漱溟受&ot;同盟&ot;委派,克服重重困難,衝破國民黨設定的各種關卡,隻身一人遠赴香港,在朋友的幫助下,創辦了同盟的機關報《光明報》,公開發表了同盟之成立宣言和政治綱領,宣傳同盟之政治主張此事令國民黨大為惱火,對梁極盡百般刁難、威脅、利誘,但梁始終不為所動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光明報》才被迫停刊梁漱溟亦歷經艱險,經澳門返回桂林
抗戰勝利後,梁漱溟二訪延安,在國共兩黨之間斡旋,希望維持國內和平1946年,他出任民盟秘書長,參加舊政協,並擔負起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調停人之重任儘管他多方奔走,盡心竭力,卻因國民黨多次背信棄義,屢起事端而終未能扭轉政局梁漱溟痛感和平無望,迴天乏術,遂在1946年10月力辭民盟秘書長一職,並公開宣佈退出民盟,離開政治舞臺,並申明從此以後對國&ot;只言論,不行動&ot;
梁漱溟於11月6日離開南京,來到重慶,在他創辦的勉仁書院,一面講學授業,一面撰寫《中國文化要義》一書,&ot;冀以我對於老中國之認識,求教於世&ot;1949年6月,此書寫成並正式出版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面對這個歷史巨變,梁氏並未感到不安他自認作為一個生於斯,長於斯,並為中國的前途操過心、盡過力的炎黃子孫,一生所行,問心無愧為此,當有人力勸其遠赴香港時,他堅決拒絕,執意留在了大陸
新中國並未忘記梁漱溟這位愛國人士,就在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的莊嚴時刻,周恩來還在天安門城樓上,頗有感慨地對各界朋友說:&ot;今天梁漱溟先生沒有來,很遺憾!&ot;毛澤東亦有同感,並指示有關部門務必儘快把梁漱溟請到北京,共商建國大計
1950年1月,梁應中國共產黨之邀,離渝赴京,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但他對毛澤東邀請他參加新政府一事,卻以&ot;如參加政府就不便說話&ot;為由,敬辭不受
後接受周恩來之建議,從4月到9月,梁漱溟到華北、華東、東北等地參觀,深感新中國氣象萬新,遂漸改初衷,表示願與共產黨共事1951年,梁被選為政協全國委員
梁漱溟作事極為認真,秉性剛直,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是黨和政府難得的諍友
1953年9月16日,梁以政協委員資格列席中央人民政府第27次會議,會議主旨是討論&ot;過渡時期的總路線&ot;,梁漱溟聯絡自己的所見所聞,就&ot;總路線&ot;中過分突出重工業而忽視農業、輕工業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並針對當時社會上已相當明顯的&ot;工農差別&ot;,提醒共產黨不要&ot;忽略或遺漏了中國人民的大多數‐‐農民&ot;,而應適當照顧他們的利益但遺憾的是,梁漱溟的耿耿直言,卻招致眾口批判,毛澤東更作《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公開發表,從而把梁漱溟推入了一場以他為主角的批判運動大潮中各種批判文章和專著接踵而出,鋪天蓋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