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震撼的老同學 (第2/5頁)
520農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中西部的縣城和小城鎮,工廠裡的普通打工者月薪大多在三千元左右,這是普遍現象。
如果想要達到月薪五千,那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或技能,成為車間裡的技術骨幹。
而在沿海發達城市,普通技術工人的收入雖然相對高一些,但代價是長時間的高強度勞動。
他們需要經常加班,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甚至犧牲週末的休息時間,月休能有兩天都算是奢望,才能將月薪提升到七千元以上。
對於大多數工人來說,月薪一萬一二幾乎已經是天花板了。
如果是計件工資,極少數技術嫻熟的工人或許能在個別月份達到一萬五左右的收入,但這在整個車間裡都屬於特例。
一旦工人的整體收入水平上升,公司老闆往往會透過降低單價來控制成本,絕不可能讓工人的平均工資輕鬆突破一萬元。
某些專家所說的“泥水工一天可以賺五百塊,一個月工作50天,月薪可以達到2.5萬元,年收入就達到三十萬元了,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麻的,只有幹過泥瓦和裝修活,才知道實際情況。
一天的確能賺五百塊,甚至一千都有,但一個月能幹幾天嘛!
就算天天有活幹,身體也吃不消。
實際上,一年能賺十萬塊錢都非常不容易了,但這得自己解決吃喝住行問題,收入還不如工廠裡的技術工人打工穩定。
當然,在2024年,大學生的起薪整體提升,普遍在五六千元左右。
如果是985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起薪可以達到八千元;
而名校博士畢業生的年薪甚至可能達到幾十萬元,牛比專業甚至達到一兩百萬元。
然而,像名校博士拿到高收入的,畢竟是極少數,無法代表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的真實狀況。
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對職場充滿幻想,動輒談論月薪過萬,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沒有真正經歷過職場的殘酷,也不瞭解薪資增長的艱難。
等到真正就業後,估計都養不活自己。
即使是那些被認為高薪的行業,比如金融和計算機軟體,想要拿到月薪兩萬元也並非易事。
大廠的薪酬標準,根本不能作為社會平均薪酬的標準。
在機械製造行業,一家規模達到兩千人、年營收20億元左右的企業,除了老闆和股東,副總裁級別的年收入也很難突破一百萬元,這得看老闆是否大方了。
總公司總監、總工程師、子公司總經理等高層管理人員的年薪通常在40萬元到70萬元之間。
而經理、部長級別的中層管理人員,年收入則在25萬元到50萬元之間。
如果企業位於中西部地區,或者經營狀況不佳,這些數字還會進一步縮水。
若是隻有幾十人員規模的小公司,總經理的年薪說不定都達不到三十萬元。
所以說,在一家兩千人規模的企業中,中高層領導的人數通常只有幾十人,僅佔全公司員工的3%左右,組織臃腫也不到5%。
其實,這些資料在各大招聘網站上都可以找到,清晰地反映了職場收入的真實分佈。
至於個體工商戶,他們的生存狀況更加艱難。
能夠不虧本已經算是成功,想要實現人均年淨利潤二十萬元,呵呵。
網路上那些“年薪幾十萬很普遍”“月薪一萬隨手可得”的言論,不僅與現實嚴重脫節,還在無形中製造了社會焦慮,讓許多不知情的普通人感到迷茫和壓力。
當然,有一部分職業的確是非常不錯的,比如殯儀館、菸草公司、電力公司、沿海城市的公務員科員,年收入可以隨隨便便達到二三十萬元。
要是放到十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