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的歷史、宗教和地貌沒有任何共同點:巴士拉港面向東南的印度和波斯灣,巴格達和波斯關係密切,而摩蘇爾則更偏向土耳其和敘利亞。除了倫敦之外,沒有人會對這種合併感到滿意。
這是一個傀儡國家。英國人將麥加謝里夫的繼任者、昔日的盟友費薩爾(Faisal)扶上寶座,作為他在一戰中與英國合作的獎賞,以及對他被趕出敘利亞的同情和補償(他最初得到的許諾是敘利亞的王位)。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英國沒有其他的合適人選。英國人認為,透過一些諸如換防儀式、新國旗(由格特魯德?貝爾設計)以及承認伊拉克國家主權的條約——但是伊拉克國王及其政府在“所有重要事務上”要聽從英國的安排,包括外交和國防——等新的象徵性手段,能夠掩蓋費薩爾屬於遜尼派穆斯林而當地絕大多數居民都是什葉派這一事實。不久之後,英國人還取得了任命該國司法官員的權力,並透過安插財務顧問以左右該國的經濟。從財政角度看,對於面臨著戰時欠下鉅額債務的英國政府來說,這種假手於人的帝國統治方式要比完全的殖民佔領更為省錢省力。當然,這也會削弱政治影響力:在1920年中,有兩千多名英國士兵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暴動和內亂中喪生。
英國在波斯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1919年,一紙條約使得英國可以派出顧問干涉波斯的財政和軍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這些舉動在波斯等地遭到了抵制。鑑於英國控股了英波石油公司,俄羅斯人和法國人也認為英國在波斯的影響力已經過於強大。英國人憑藉賄賂(或“佣金”)使條約透過的做法,也在波斯引發了強烈的抗議,尤其是針對國王本人。當時一位著名的詩人寫道:“真主將譴責這一永久的恥辱/他背棄了薩珊的土地。”他還提到了波斯久遠而光榮的過去:“告訴熱忱的‘長手’阿爾塔薛西斯(Artaxerxes)/敵人侵吞了你的王國/將其併入英格蘭。”這些批評者後來都被關進了監獄。
缺乏經驗的蘇聯(Soviet Union)外交人民委員同樣對此表示憤慨:英國人“正在試圖往波斯人民的脖子上套上奴役的枷鎖”。他在一份宣告中宣稱,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將“你們賣給英國強盜”的行徑是非常無恥的。巴黎的反應有些許不同。法國人對石油之戰毫無準備,而且包圍摩蘇爾似乎也沒有任何好處,因此他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顧問能夠在德黑蘭佔有一席之地,以進一步爭取自身的國家利益。然而寇松勳爵對此毫不理會,每當被問及是否會批准任命法國顧問時,他都難以壓制自己的怒氣。他告訴法國駐倫敦大使保羅?康邦(Paul Cambon):“全靠著英國的援助,波斯才免於徹底的破產”,法國不應該打這裡的主意。
法國人對此憤憤不平。波斯的報紙收到了用於反英宣傳的資金,同時法國本土的媒體也開始發表嚴厲指責英波條約及波斯國王的文章。《費加羅報》(Le Figaro)的一篇文章在德黑蘭被引用:“這個半厘米高的侏儒,將他的國家賣了一分錢。”雖然法國是一戰中勝利的一方,但卻終究不敵他們的盟友。
實際上,英國人對波斯國王像戰前一樣提出的金錢要求束手無策。法爾曼?法爾瑪親王方面也有問題,他的任命並沒有像英國人希望的那樣成功。一些發回倫敦的報告中說他“不願意老老實實地去上班”,並且十分“貪婪”,這樣下去“不可能保住他的官位”。英國需要一個更加可靠的人選。
亂世出英雄。英國駐波斯代表珀西?洛蘭爵士(Sir Percy Loraine)在1922年的報告中說,禮薩?汗(Reza Khan)是“一個實力強大、威望很高的大塊頭,並且擁有鶴立雞群的身高”;他說話簡潔明瞭,“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辭藻優美卻空洞無用的恭維上”。儘管他“魯莽無知、缺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