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土狗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見過!

也沒聽過!

眾官員眼中的震驚都要溢位來了,嘴巴半張,每個人的表情都出奇相似。

以軍陣算出來的隴西郡倉糧為二十四石,和大司農署計算出的數字吻合,和隴西本郡算出的數字卻有差異。

繼續算!

地陣和人陣開始同時運轉起來!

地陣分割成了十一塊,大約每九十人為一小陣,

見狀,李敢在心中暗道,

隴西治所為狄道,在秦時所立,初次設立時,隴西郡管著二十幾個縣,後來被太上皇分出十餘個縣,又設天水郡。

李敢聽叔爺,之前當過丞相的李蔡提過,

將隴西郡一分為二,原因有三。

第一,是因隴西郡所在位置特殊,隴西郡在西漢西北邊陲地帶,匈奴南下必經此地,隴西可謂是西漢的門戶。

但隴西郡跨度太大,大約是現在從甘肅到青海,

秦時蒙恬戍守邊境,匈奴還沒有那麼強的實力,所以將防線拉長一些也無所謂。秦末中原內亂給了匈奴充分的發育機會,漢武帝時就沒法再繼續保持如此大跨度的防禦線,來回抽調不及很容易被匈奴偷襲,

所以,將隴西郡分出一部分,再設天水,可以縮短防線,加強每段防線的質量。

第二,便是因為大郡難治。

邊將有在邊境帶兵的權力,漢時將士戰鬥力強,有一部分原因是一個士兵永遠就有那麼一個將軍,都是一路帶過來的,將知兵,兵也知將。但凡事有利有弊,邊將在邊境獲得極大的權力,從皇帝的視角來看,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山高皇帝遠,老虎只要稍微眯上眼打個盹,恐怕某處邊境就能發展為龐然大物了。

因此,在擊胡的大戰略背景下,劉徹必須同時做到兩件事,既要保持邊軍的戰鬥力,還要潤物細無聲的把邊將權力削弱,

於是劉徹想到了用重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隴西郡還是那個隴西郡,但管轄範圍小了,不過分郡之後,行政效率更高了,誰也說不出什麼,邊境連抱怨的機會,劉徹都沒給。

而不改變外在,卻暗中調整重量的計策,現在仍屢見不鮮。比如說超市的薯片,貴了賣不動,又不能輕易降價(如果降價幅度太猛,買家會想你之前到底掙了多少利潤?會有意識的不再購買了),面對兩難時,商家推出加量不加價的活動,實則就是變相的降價。

區別無非在於,

現代商家是增重,劉徹是減重。

在本朝內,劉徹分隴西郡,不算什麼大事,甚至有些人會以為劉徹是瞎折騰,但事實證明,皇帝就是皇帝,劉徹又對了。

無論是北魏的軍鎮,還是唐朝的藩鎮,都證明了削弱邊將的重要性。

第三個原因便是與郡縣定位有關,

天水郡一直是兵家重地,諸葛丞相出祁山的戰略重點就是天水。天水位於渭河上游,是邊境少有的農耕地區,不光農業發達,牧業也發達,“畜牧為天下饒”,更是絲綢之路的關節要道,

這樣一個農、牧、商三合一發展的區域,歸在隴西郡內很難發展起來。因為隴西郡的戰略要點是戍邊,渭河上游側重於商貿,

戍邊是內向型的,商貿是外向型的,

所以渭河上游那一片,會因為屬於隴西郡被犧牲掉很多發展機會。劉徹一看這樣不行,不是耽誤朕掙錢了嗎?便分出了天水,自成一郡。

李敢沉思之際,人陣和地陣在不停運轉,

地陣每切換到某個縣,人陣就開始迅速計算,人陣計算出結果後,地陣再切換下一個縣。

桑弘羊看得心裡發毛,他好像是看明白了,又覺得關節之處沒懂。桑弘羊就像桃花源裡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曾經也是個青澀的少年
關於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穿越成杜荷,原以為能享受富家子弟的生活,沒想到時間是貞觀十七年,跟著李承乾謀反失敗的日子。而且他們謀反的事馬上就要洩露!結果是被處以極刑!杜荷頭七沒過,美豔的公主媳婦就要改嫁?還給別的男人生了3個大胖小子!孰可忍,杜荷不能忍啊!他一定要逆天改命,絕不能當大唐第二個綠帽王!
歷史 連載 39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