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兩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蛟龍,向更高等級的進化一直是他們的追求,雖然他們已經身死,不能在向更高等級進化,但劉子墨讓他們的龍角,進化到了更高的層次也算是變相滿足了他們的心願,心願瞭解,蛟龍的怨恨也就消散了,也留給了玉天恆一件珍寶。
玉天恆先是癢再是疼,身體身上慢慢長出一層鱗甲,就跟小孩長牙一樣,這個過程難以用言語描述就是怎麼動都覺得不舒服,直至鱗甲完全覆蓋,這種癢痛才會消失。
一直到以後他徹底煉化煉化了外附魂骨,達到收放由心這種癢痛才會根除。看著他一身鱗甲,劉子墨暗自制定了三個月的魔鬼計劃,外附魂骨吸引力太大了,不完全吸收始終是個隱患。
玉天恆起身看著身體上的變化,自然就明悟了,花了一定的時間收攏,才到劉子墨的身邊,玉天恆的第四魂環技能,龍吟天鳴,音波和雷霆的雙重攻擊。
雖然打破了家族固有的魂環獲取序列,失去了速度的加持,但龍鱗甲的防禦增加足以彌補掉一切,獲得了第四魂環,兩人的等級飆升,之前做到鋪墊已經發揮作用。
兩人的魂力連升五級達到了四十五級魂力修為,既然收徒了,就要為他謀長計短,過快的魂力等級提升,對於玉天恆和獨孤雁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現在他們需要做到就是靜心沉澱,穩固境界控制自身,由於基礎打的不錯,修煉的又是中正平和的道家功法,自然不比擔心力量失控根基不穩。
劉子墨擔心的是兩人的道心出現問題,身病好醫、心疾難治,兩人的道心要是出現裂痕,就不是好彌補的了。
剛好,訂完婚許曦也回齊雲山了,戰隊的修煉也不如正軌,不需要自己時常盯著,可以找出空閒專門指點兩人。
唐宋以後,道教內丹學興起,內丹學更加註重心性修養。內丹學的代表著作《鍾呂傳道集》說:“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儘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將內丹修煉的性命雙修宗旨,完全與窮理盡性的心性之學相統一。
道教內丹學與道家思想一脈相承,認為人是有生命的小宇宙,自然界是有生命的大宇宙,人的生命與自然界的法則是密切對應、息息相通的。
而且這不只是一種思想認識,更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比如春夏秋冬的陰陽變化乃至一個晝夜之間的陰陽變化規律,都能夠對應性地從自身中觀察和體驗得到。
內丹學正是直接將人體生理執行與天地自然的執行規律完全對應起來,設計為步步深入的修煉程式。
所以,當道門人士參究大自然中的山河草木、雲行雨施時,更加會有生命相通、物我交融的親切感,還能夠真切感受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精神氣象,這對於人的心性修養乃至於悟道是有重要意義的。
與《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的根本修養方法一脈相承,“清靜”成為道教重要的修道法門,如《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有一句名言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只要能夠經常保持清靜,就可以與天地之道相歸相合,可以全面地體驗到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的想融合,體驗到自然界永珍與人體生命的相一致。
針對兩個徒弟的情況,劉子墨選擇了觀想法作為養心性的法門,觀想法在體上分為內景、外景、宗教三個大類。
內景分主要觀想人體自身,為五臟觀想法和骨骼觀想法。外景是人以外的天地之間的事物,分為實體、空間、時間。
宗教觀想法如老君八十一化圖、太極圖、無極圖、先天圖這些,多為宗教的神靈、祖師、或者聖物。
而身處斗羅大陸之中,兩人的武魂無疑是最好的觀想物件,不緊可以磨礪心性,還可以提高對武魂的掌握,更好的發揮武魂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