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到達延安 (第2/2頁)
六零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師各40名,共120名。
高階生條件為現任連級以上幹部,抗戰以前入伍有一年以上鬥爭歷史者,軍政幹部各半。根據這一要求,抗大就決定成立一個高階班,學員為各部隊現任連長以上軍官,孫義成恰逢其會地就被選來了。
到達姚家村,隊伍並沒有馬上開往延安,而是在這裡停頓了兩天,抗大學校派來了兩位領導,對這些新學員進行登記造冊,並根據他們手裡的名單,對所有人進行了一個分班。
由於是新增加開設的班級,所以孫義成等人仍然被當作是抗大第四期的學員,學習時間為四個月。孫義成等人被分在第一大隊第二支隊高階班,和他一起的同志大多數都分在這個班,包括李雲田、孔鐵軍等幾人。
分完班之後,兩位抗大的領導對他們這批新學員簡單介紹了一下抗大的情況,主要介紹了第一大隊的情況。第一大隊共有四個支隊,每個支隊下面又分為幾個小隊,人數在十幾二十人之間不等。且每一個小隊的學習方向有所不同,有些是軍事,有些則是政治。
以上三級組織,大隊相當團,支隊相當營,隊相當連。
第一大隊大隊長蘇振華,政治委員胡國光,政治部主任王赤軍。抗大學員學習內容包括軍事、政治、文化等,以軍事課為主。軍事課程的目的很明確,即為打仗而學習和訓練,這很符合孫義成的口味。
經過兩位領導的介紹,孫義成才知道他們所屬的第一大隊上課地點並不在延安城內,也不在延安城邊,而是在北面七十多公里以外的瓦窯堡。難怪自己一行人走到這裡就不再往延安行進了,原來是準備往北而去了。
知道了這個情況,孫義成心裡多少有些沮喪,他還想著去見見偉人呢,這下子不就落空了。不過當得知第二天就要出發前往瓦窯堡分校後,他心裡馬上就有了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