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有8000多部。清代所出圖書,《古今圖書整合》和《四庫全書》規模最大,僅次於明代《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出版事業中的盛舉。
清代圖書出版繁榮,有幾個原因:
一、清王朝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康熙、雍正、乾隆都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善書法能詩。為了文治的需要,他們積極鼓勵著述。《嘯亭雜錄續集》說:&ldo;列聖萬機之暇,乙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官,以為士子模仿規範,實為萬世之巨觀也。&rdo;他們勘定的圖書,就有157種,22580卷(此據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二、清代的前期和中期,生產發展,社會安定。
三、學術勃興。梁啟超把清朝200餘年比作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清初顧炎武、黃宗羲諸大儒不與清王朝合作,潛心著述,開啟了清代的樸學。中期的乾嘉學派,大興樸學,考證由經學蔓向歷史、地理、天文、算術等數十個方面。清季大興考偽之風,並起古今文之爭。鴉片戰爭後,西學東漸,譯風驟起,敦煌寫經和殷墟甲骨文,研究甚盛。中國危亡,研究中國出路的也多。於是,&ldo;碩學名儒,各標宗派。故鴻篇巨製,不可殫紀。&rdo;
四、出書手段多。有手寫,如《四庫全書》;銅活字印刷,如《古今圖書整合》;木活字排印,如《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石頭記》;錫活字印刷,如馬瑞臨《文獻通考》;磁版印刷,如徐致定《周易說略》;木刻版印,如徐乾學所輯《通志堂經解》。此外還有泥活字印刷、鉛活字印刷、石印、鉛印等。石印與鉛印是鴉片戰爭後從西洋引進。
清代圖書業興旺,藏書處也多,藏書樓有國家的更有私人的。國家的,有七閣和建於明代的皇史宬,其他官藏還有昭仁殿、五經萃室、南巽殿、紫光閣、輿圖房。私人藏書處很多,有名的多在江浙。其他地方有名的,清初有江蘇的絳雲樓、汲古閣,天一閣,晚清有山東聊城的海源樓,江蘇常熟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歸安皕宋樓與杭州的八千卷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