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嚴虞悙(1650-1713,常熟人,康熙三十六年會試第二名。授編修。官至太僕寺少卿。著名散文家)
正文(括號內為結構簡釋):
王者平天下之財,以道生之而已。(破題)夫財不可聚而可生,而生之自有大道也,可徒曰&ldo;外本內末&rdo;乎?(承題)且平天下者,而權夫多寡有無之數,宜非王事之本務也。不知生民有託命之處,無以給其欲則爭。兩間有不盡之藏,無以乘其機則敝。惟不私一己而以絜矩之意行其間,所為導利而布之上下者,誠非智取術馭者之所能幾也。(起講)吾為平天下者言生財:(入手)財本無不生也,財一日而不生,則萬物之氣立耗,而生人即無以自全,知其本無不生,而長養收藏,可以觀陰陽之聚。財亦非自生也,財一日而不生,則萬物之精易散,而大君於是乎無權。知其不可不生,而盈虛衰旺,可以調人事之平。(起股)生財固有大道焉。(出題)求珠於淵,取璧於山,開天地之未有以誇珍奇者,非生也。夫民有衣食之利,而金玉奪之,貧與富相耀,私而不能公矣。大道以正其經,而不通難得之貨,不作無益之器,飲食以為質,與天下相適於蕩平焉。關市有徵,國服有息,竭閭閻之力以稱富強者,非生也。夫國有維正之式,而商賈算之,子與母相權,暫而不能久矣。大道以定其規,而不損下以益上,不奪彼以與此,制節而不過,與天下相安於中正焉。(中股)大道而精言之,則與性命相孚。以不貪為富,以不蓄為寶,清心寡慾,既以清生財之原而由是,措之則正,施之則行,百官萬民,群拱手以觀聖天子之發育。道之所為,無欲而通也。大道而廣言之,則與天地相參。裁成其有餘,輔相其不足,仰觀俯察,既以博生財之途而自是,天不愛富,地不愛寶,人官物曲,鹹奮發以赴聖天子之精神。道之所為,大亨而正也。(後股)於財之未者而生之,生於天,生天地,生於人,而實生於君。《周禮》、《周官》,具見聖人之學問。於財之既生者而益生之,益而生,畜而生,節而生,即渙而益生。官山府海,只為霸國之權謀。(束股)生財之道,即絜矩以平天下之大道也。(收結)
附錄二:清代各省奪魁人數
說明:據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ldo;順治三年丙戌科&rdo;到&ldo;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經濟特科&rdo;歷年錄取的進士數統計,清朝進士共有27178名。一般每科進士分一甲、二甲、三甲。狀元、榜眼、探花屬第一甲,獲此殊榮者叫奪魁。下表錄自南京夫子廟展覽室。
省份 江蘇 浙江 安徽 山東 直隸 廣西 江西 福建 湖北 廣東 湖南 貴州 河南 陝西 四川 蒙古 狀元 40 20 9 6 4 4 3 3 3 3 2 2 1 1 1 1 榜眼 26 29 7 5 7 1 10 6 5 4 5 2 1 1 探花 42 27 4 3 6 5 1 5 4 6 1 2 1
一隊夷齊下首陽
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緩和民族矛盾是清初恢復科舉考試的一個目的。這一著的確奏效。
八旗鐵騎入關,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知識分子心懷反清復明的情緒,有的甚至遁入山林,拒絕跟清朝統治者合作。清初恢復科舉考試並出示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打消顧慮,參加考試。康熙、乾隆兩帝還要各地官府推薦隱逸名士參加制科考試。於是他們紛紛下山,走出家門,進入考場,自願參加到為清朝服務的選士行列中。《清朝野史大觀》有一篇諷刺文章《一隊夷齊下首陽》可以佐證。
明國變後,諸生多抗節不受試者。後出示雲:&ldo;山林隱逸有志進取者一體收錄。&rdo;諸生乃相率而至。昔人作詩嘲之曰:
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