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第1/2頁)
林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幅像畫的是一個神氣圓滿、彩色鮮麗的小兒。利瑪竇曾說:&ldo;中國人只會畫凸出的一面,所以沒有凹凸之分。我國畫家既會畫凸出的部分又會畫凹陷的部分,所以四面都圓滿。&rdo;
康熙時濟寧人焦秉貞研究西洋畫後,領悟了它的畫法:正面明而側面暗,把暗處塗黑一點,明亮的正面就凸現出來了。後來他又把西洋畫的畫法來了一番變通,描繪人物甚工。
焦秉貞供奉內廷,他依康熙之命繪製了四十六幅西洋畫耕織圖,形態畢肖。不知者還以為是外國人畫的。
傅青主作畫
傅青主(1602-1683)即傅山,青主是字,明末清初人。明亡後,他堅持民族氣節,穿朱衣,住土穴,堅決不出來作官。康熙年間,他已70餘歲,舉博學鴻詞,被強徵至京。他躺在城西古寺,不參加考試。最後以老病辭歸。
傅青主善畫山水墨竹,工詩文及金石篆刻。他還擅長醫術,尤其婦科。
傅青主以書畫聞於世,但不輕易為人作畫。
有位朋友求畫。傅說,他作畫,首先要選擇時間,選不好不下筆。朋友約定中秋晚上作畫。他說,如果天氣晴爽,風定月明,就要朋友準備好紙筆。
中秋到了,天氣果然晴爽,朋友大喜。他知道傅飲酒,就先與他痛飲,從晡時(下午三至五時)到日偏西才罷。然後讓侍者把墨研濃,把兩張茶几拼在一起,將丈把長的玉版紙鋪在上面,取鐵界尺壓住紙的四角,說等月亮東升時就用蠟燭光照著畫。
不久月亮出來了,傅很高興。他讓侍者手拿一缽濃墨放在旁邊几上,讓其他人退下,獨自一人執筆作畫。朋友遠立觀望。只見傅手舞足蹈,好像發狂似的。朋友跑到他背後,用力把他抱住。傅狂叫一聲,嘆道:&ldo;你這一下子把我的畫興敗了。&rdo;說完,把筆扔在地上不畫了。
女畫家的不幸
清代有個女畫家叫李珍。她是湖北潛江人,便自號&ldo;潛江女史&rdo;。父親叫李小峰,以畫花卉聞名,是他教李珍畫畫並成名。但由於她父親貪圖權勢和金錢,使富於才華的李珍遭遇不幸:她成了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李珍花卉畫得好,求畫的人自然多,求婚的人也多。答應誰好呢?他父親貪鄙,要找個做官的作女婿,以便日後與官場打交道。
江夏(今武昌)縣令諸可權的遠方親戚向李珍求婚。他家本來窮,有時連鍋都揭不開。他母親認為把李珍娶過來,靠她賣畫,便可解決生活問題,便請人代為求婚。李珍父親覺得把女兒嫁給諸某,就可捐一個縣丞、巡檢那樣的官兒,便答應了。後來他聽說諸某窮,又追悔莫及。
新婚之夜,李珍見諸某無能又難看,很不高興。一個月後,李珍隨諸某到漢陽婆家,妯娌笑她長得不好看,有的又說她的腳不夠小,還拿她的腳細看。李珍的女僕偶爾勸阻,竟遭諸某之兄的耳光。
李珍不慣煮飯、女紅,家裡人又說她懶,無能。
不久,諸某即督促李珍到武昌取畫具、畫稿,希望她賣畫得錢。李珍對這個要求很氣憤。她認為,繪畫是父親教的,作品賣錢大半應歸父親。這又導致了翁婿之爭。
父親、丈夫都是貪鄙之人,夫家個個俗陋難堪。處於如此環境中,李珍感到如行於荊棘之上,便憤怒地說:&ldo;如果以大義要求我,我以自己的手藝養丈夫就夠了,現在全家吃吃喝喝都靠我,哪有這個道理?&rdo;她於是把畫具盡行扔掉,發誓不再作畫。婆家見她如此,對她更為刻薄,多次罵她。李珍再也忍受不了,便吞生鶯粟膏自殺了。
長江萬裡圖
張學曾,會稽人,字爾唯,號約庵,工書,善山水畫。順治元年(1644),張到蘇州擔任太守。同級堂官孫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