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郭桓案 (第1/2頁)
男兒帶吳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長歌對於慄恕並不是特別的瞭解,因為在史書上對於慄恕的描述並不多,如果不是慄恕短暫的任職過一段時間的戶部尚書,恐怕趙長歌都不會認識這個人。
雖然對慄恕的瞭解不是很多,不過趙長歌覺得慄恕這個人應該不是什麼貪官,畢竟在郭桓案爆發之後,整個六部被牽連了那麼多人,其中的尚書侍郎等被入獄了很多,可作為郭桓的前任上司,慄恕卻沒有被牽連,最終壽終正寢,可以看出,慄恕就算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也應該跟貪官扯不上關係,要不然以老朱的脾氣不可能留著慄恕的。
此時的慄恕聽到朱元璋的懷疑,頓時嚇得臉色蒼白,誰不知道當今陛下最痛恨的就是貪汙,慄恕知道朝堂中貪汙的現象很多,他沒有舉報過別人,但是自己也沒有同流合汙過,一直做的都是明哲保身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慄恕還有著自己的一點良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元璋的威懾力足夠大。
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貪汙,慄恕自認自己沒有這麼大的膽子。
“陛下,冤枉啊,臣絕對沒有包庇任何人,自己更沒有想要為任何人隱瞞什麼啊,沒有看出問題,純粹是因為臣自己學藝不精,核算賬簿的時候不夠細心啊。”
事實上做這些賬簿的人都是非常厲害的人,慄恕因為追求速度,所以核對的時候也沒有逐字逐句的看,所以很多小細節沒有看出來,這也是做這些賬簿的人想要達到的效果,沒想到就因為這樣的不細心,引起了朱元璋的懷疑。
朱元璋眯著眼睛看向慄恕,對於慄恕朱元璋還是比較看好的,要不然慄恕也不可能升遷的這麼快,朱元璋甚至一直有意讓慄恕接任戶部尚書,但是如果慄恕真的跟貪汙有關的話,不管朱元璋怎麼欣賞他,都絕對不會對他留情的。
照理說這個時候朱元璋應該安排毛驤好好的去查一查慄恕,不過現在他有更加快捷的方法。
朱元璋直接對著趙長歌問道:“趙小子,在史書上可有記錄慄恕此人?”
趙長歌點點頭直言:“有過一些記載,但是資料很少,他不久後就會接任戶部尚書,然後出任福建布政司左參政,其餘詳細的我也沒看到,但是從一些別的資料上推測,他應該不是那種貪汙受賄之人。”
雖然朝中一直都在傳國師乃是從後世而來的人,可是真的當真的沒有幾個人,可慄恕不是傻子,親眼見到陛下的詢問,慄恕看向趙長歌的時候眼中充滿了敬畏。
“推測?怎麼個推測法?”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趙長歌心裡有些感慨,看樣子原本應該發生在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要被自己提前引爆了,不過就算自己不說這些,就憑這一次賬簿上出現的問題,朱元璋肯定也會下令追查下去,那麼貪汙受賄的案子也會提前爆發出來。
“史書上記載,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懷疑朝中有人貪汙受賄,共同舞弊,盜賣官糧,所以下令開始調查,同年三月,御史餘敏、丁廷告發當時的戶部尚書郭桓利用職權,勾結李彧、趙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貪汙。”
“明太祖大怒,下令徹查,此案牽連了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總計一共損失精糧兩千四百萬擔。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此案導致全國騷動,民間富人不少人因此破產,史稱郭桓案,此乃民初四大案之一。”
“這慄恕乃是郭桓曾經的上司,這郭桓案鬧得這麼大,牽連了這麼多人,可是慄恕最終平安無事,想來應該沒有牽扯其中,所以我推測他應該不是那種會貪汙受賄的人。”趙長歌這般分析道。
在趙長歌說這些的時候,慄恕整個人都已經被嚇得後背全部溼透了。他已經隱隱感覺到,一場腥風血雨馬上就要發生了,他在心裡為郭桓祈禱,對於自己的這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