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在今天又重新走上這條古老的錯誤道路的人們,很快就要和他們的前輩一樣,含羞地、悄悄地溜回來。關於這些,在下一篇再評論。這兒順便提到的還只是自然科學在自己的領域內所遭遇的'情況'。自然科學作為哲學看,在這些困難之外,它又還是唯物論;而唯物論,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在它初生時就已在它自己的心臟中孕育著死亡了。這是因為唯物論跳過了主體和認識形式,而在它所從出發的原始物質中,和它所欲達到的有機體中一樣,主體和認識形式都已是預定的前提了。須知“沒有一個客體無主體”就是使一切唯物論永不可能的一條定律。太陽和行星沒有眼睛看見他們,沒有悟性認識他們,雖然還可用字句加以言說,但是這些字句對於表象來說,只是'不曾見過的'“鐵樹”。另一面,因果律和根據此律而對大自然所作的觀察和探討又必然地導引我們到一個可靠的假定,即是說在時間中,物質的每一較高組織狀態總是跟著一個較原始的狀態而來的,動物就先於人類,魚類先於陸棲動物,植物又先於魚類與陸棲動物,無機物則先於一切有機物。從而那原始的渾飩一團必需經過好長一系列的變化,才到得有最初的一隻眼睛張開的時候。然而,這整個世界的實際存在都有賴於這第一隻張開的眼睛,即使這只是屬於一個昆蟲的眼睛;因為有賴於眼睛即有賴於認識所必需的媒介,而世界是隻對認識、只在認識中存在的。沒有認識,世界就根本不能想象;而這又因為世界乾脆就是表象;以表象論,它需要“認識”的主體作為它實際存在的支往。是的,就是那漫長的時間系列本身,為無數變化所填充,物質透過這系列而從一個形式上升到又一形式,直到第一個有認識作用的動物出現於世;這整個時間本身也只在一個意識的同一性中才可思維,它是這意識的表象的秩序,是意識的認識形式;如果在意識的同一性以外,它就徹底喪失了一切意義,也就什麼都不是了。於是,一方面我們看到整個世界必然地有賴於最初那個認識著的生物,不管這生物是如何的不完全;另一方面又看到這第一個認識著的生物必然完全地有賴於它身前的一長串因果鎖鏈,而這動物只是參加在其中的一小環。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意見,每一種都是我們事實上以同樣的必然性得來的,人們誠然可稱之為我們認識能力中的二律背反,並把它和自然科學那第一極端中發現的二律背反作為對照確定起來。同時,在本書附錄的康德哲學批判中,將證明康德的四種二律背反只是毫無根據的無的放矢。至於這裡最後必然出現的這矛盾倒還可找到它的解決方案,即是用康德的話說,時間、空間和因果性並不屬於自在之物,而只屬於其現象,是現象的形式。用我的話來說,則是客觀的世界,即67 作為表象的世界,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而僅是這世界外表的一面;它還有著完全不同的一面,那是它最內在的本質,它的核心,那是“自在之物”。這本質,我們將在下一篇中考察,並按它最直接的一種客體化而稱之為意志。作為表象的世界是我們這裡唯一要考察的,它是隨最早一隻眼睛的張開而開始存在的;沒有認識的這一媒介,它是不能存在的,所以也不先於最初一隻眼的張開而存在。並且沒有這隻眼睛,也就是在認識以外,那也就沒有先於'“後於”',沒有時間了。可是時間並不因此就有一個起始,一切起始倒都是在時間中的。又因為時間是認識的可能性一最普遍的形式,一切現象都經由因果聯帶而嵌合於其中,所以它(時間)是和最初第一認識同時而有的,井同時具有向先向後這兩方面全部的無限性。填充這第一現在的那個現象,也必同時被認為是在原因系列上,上聯於並依附於向過去無限延伸的現象系列。而這過去本身的由於第一現在而被規定,正同後者之被規定於前者是一樣的。所以和第一現在一樣,它所從出的過去也有賴於認識著的主體;沒有這主體,就不能是什麼。這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