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我的意志是同一個意志;只是在作為表象的世界中,'由於'表象的形式至少總有主體和客體'這一項',我們(——這意志和我的意志——)才一分為二成為被認識的和能認識的個體。如果把認識,把作為表象的世界取消,那麼除了意志,盲目的衝動之外,根本就沒剩下什麼了。至於說如果意志獲得客體性,成為表象,那就一舉而肯定了主體,又肯定了客體少而這客體性如果純粹地,完美地是意志的恰如其分的客體性,那就肯定了這客體是理念,擺脫了根據律的那些形式:也肯定了主體是“認識”的純粹主體,擺脫了個性和為意志服務的可能性。
誰要是按上述方式而使自己浸沉於對自然的直觀中,把自己都遺忘了到這種地步,以至他已僅僅只是作為純粹認識著的主體而存在,那麼,他也就會由此直接體會到'他'作為這樣的主體,乃是世界及一切客觀的實際存在的條件,從而也是這一切一切的支柱,因為這種客觀的實際存在已表明它自己是有賴於他的實際存在的了。所以他是把大自然攝入他自身之內了,從而他覺得大自然不過只是他的本質的偶然屬性而已。在這種意義之下拜侖說:
“難道群山,波濤,和諸天
不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我
心靈的一部分,
正如我是它們的一部分嗎?”
然則,誰要是感到了這一點,他又怎麼會在和常住的自然對照時把自己當作絕對無常的呢?籠罩著他的反而應該是那麼一種意識,也就是對於《吠陀》中的《鄔波尼煞曇》所說的話的意識,那兒說:“一切天生之物總起來就是我,在我之外任何其他東西都是不存在的。”(鄔布涅迦Ⅰ。122)
§35
為了對世界的本質獲得一個更深刻的理解,人們就不可避免地必需學會把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和它的恰如其分的客體性區分開來,然後是把這客體性逐級較明顯較完整地出現於其上的不同級別,也即是那些理念自身,和'顯現於'根據律各形態中的理念的現象,和個體人有限的認識方式區別開來。這樣,人們就會同意柏拉圖只承認理念有真正的存在'的作法',與此相反,對於在空間和時間中的事物,對於個體認為真實的世界,則只承認它們有一種假象的,夢境般的存在。這樣,人們就會理解同此一個理念如何又把自己顯示於那麼多現象之中,對於認識著的個體又如何只是片斷地,一個方面跟著一個方面,展出它的本質。這樣。人們就會把理念和它的現象按以落入個體的考察的方式方法區別開來,而認前者為本質的,後者為非本質的。以舉例的方式,我們將在最細微的和最巨大的'事物'中來考察這一點。——在浮雲飄蕩的時候,雲所構成的那些形相對於雲來說並不是本質的,而是無所謂的;但是作為有彈性的蒸氣,為風的衝力所推動'時而'緊縮一團,'時而'飄散、舒展、碎裂,這卻是它的本性,是把自己客體化於雲中的各種力的本質,是理念。雲每次所構成的形相,那只是對個體的觀察者的'事'。——對於在'巨'石之間滾滾流去的溪水來說,它讓我們看到的那些漩渦、波浪、泡沫等等是無所謂的,非本質的。至於水的隨引力而就下,作為無彈性的、易於流動的、無定形的、透明的液體,這卻是它的本質;這些如果是直觀地被認識了的,那就是理念了。只對於我們,當我們是作為個體而在認識著的時候,才有那些漩渦、波浪、泡沫。——窗戶玻璃上的薄冰按結晶的規律而形成結晶體,這些規律顯示著出現在這裡的自然力的本質,表出了理型;但是冰在結晶時形成的樹木花草則不是本質的,只是對我們而有的。——在浮雲、溪水、結晶體中顯現的'已'是那意志最微弱的尾聲了,它若出現於植物中那就要完滿些,在動物又更完滿一些,最完滿是在人類。但是隻有意志的客體化所有那些級別的本質上的東西才構成理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