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貸款嗎? (第2/4頁)
無原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國是要打仗的,若自大明採購軍械,等運回歐羅巴怕是要成了天價。”
“歐羅巴什麼價格?”
此問一出,杜琛立時愣了一下,待看了看朱慈烺那頗為認真的表情才回憶了起來。
他離開歐羅巴時,製造一杆火繩槍大約得十三四荷蘭盾,一杆燧發槍基本得十六七左右,再似小型野戰炮得三百多荷蘭盾,十二磅炮則要一千多荷蘭盾。
於他想來,大明擁有海量的工匠和便宜的原料,其成本自要比歐羅巴便宜一些,可說一千道一萬,這些東西都不是尋常貨色,就算能低上一些也當有限,若真從大明購買武器,腓力四世怕也沒必要搞這一遭了。
隨著思緒的轉動,杜琛便將自己所知全都說了出來。
為了讓朱慈烺明白價格上的差別,他甚至還在最後貼心的補充了荷蘭盾相當於一兩白銀的兌換比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當這話音落下之後,不單陛下面上的笑意無有半點變化,立在側面的工部尚書甚至還極為驚訝地轉頭看了他一眼。
“李卿。”
“臣在。”
“給咱們的杜關長說說你那裡的價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是,”李永茂躬身稱是,隨後便光明正大地轉向了杜琛:“老式火銃的成本在三兩四錢左右,一杆自生銃的成本在四兩七錢左右,再似杜關長所說的火炮與我大明規制不同,當也不能相提並論,不過我大明仿製的弗朗機子母炮每門僅需五十兩白銀,水師戰艦上的最大火炮也不到三百兩,更何況”
李永茂用最為平淡的語氣說出了讓杜琛驚掉下巴的話語,可當杜琛正等著“更何況”之後又會多麼讓人震驚之時,他卻見李永茂轉頭看了一眼,待見陛下似無特別反應之後才接著說道。
“更何況我工廠在陛下的指點下改進了鑄炮方法,其產量和效能與早前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火炮的成本和產量也能再降上一些。”
聽到這裡,杜琛愣愣地看向了端坐殿中的大明皇帝。
此時的朱慈烺還將那副淡淡地笑容掛在面上,根本沒有因兩方成本的差距而有半點驚訝。
杜琛知道很多大明產品的成本要低於歐羅巴,也知道大明的有些東西歐洲根本就產不出來,否則也不會有一條條商船遠渡重洋來到大明,新西班牙總督也不會被逼的下令禁止大明的織物。
可他著實沒有想到,自以為能夠平分秋色的火器製造竟也被大明碾壓到了這種地步,直羞的他想尋條地縫去鑽。
太可笑了,原先還以為能和大明平分秋色,卻不想
哎~~~~~,果然是傳承了數千的天朝上國啊。
心念及此,杜琛的眼神便複雜了起來,哪怕他已在朝明明人的方向闊步前進,但在面對這等情況之時卻也免不了五味雜陳。
對於這西洋臣子的一系列反應,朱慈烺也算早有預料。
說到底,影響成本的無外乎材料、人工和技術。
人工上的事情自不需多說,數萬能工巧匠聚於應天,就算朱慈烺未曾苛待,這等規模也能對成本產生極大削減。
再似材料方面,大明物產豐富,除了煤炭因含硫而質量略差之外幾可稱得應有盡有,與歐羅巴那種動不動就得從海外運來的相比,成本自要低上不少。
剩下的便是技術了。
老實講,大明的匠戶制度對工匠極不公平,但在產業未曾蓬勃發展的時代亦對技術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待到此時,歐羅巴雖已在很多方面有了超越大明的趨勢,可在大明在某些方面卻也有自得之處。
當然,朱慈烺的作用自也不可忽視。
就拿這鑄炮法來說,歐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