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削藩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1/2頁)
秀蘿天下第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孝孺走出大殿,看見前面的蘇無言還沒有遠去,想到他在靖難之中的作用,忍不住追他的步伐,前理論。
“蘇軍師且慢!”
蘇無言聽到有人喊自己,轉過頭看見方孝孺氣喘吁吁的跑到面前。
“方博士?你找在下有什麼事情?”
蘇無言雖然之前在朱棣面前說過他的好話,但也無意承他這個情,所以就沒有點明。
方孝孺在建文削藩以來,日夜都要仔細過目來往的情報,對於燕王一系的軍師,他熟悉的很。
“之前只在紙聽聞,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方孝孺淡淡的語氣透露著幾分譏諷。
蘇無言對他的好感只是源自於史書中的記載,現在他本人開啟嘲諷模式,蘇無言可不會慣著他。
“謬讚謬讚,要不是有幾位大人的高招,在下也不見得能夠以短短一年時間從北平打到南京。”
方孝孺頓時被蘇無言反將一軍,激的老臉滿是燥紅。
這話算是說到了他的痛處。
建文削藩,失敗的根本原因有三個。
其一:削藩太急,沒有先削燕王。
先削周王的建議是黃子澄給朱允炆出的。
當時兵部尚書齊泰認為,應該先削燕王,因為燕王在諸王中年紀最長,實力最強。
但彼時朝廷扣押了朱棣的三個兒子做人質,在短時期內就不用擔心朱棣反擊。所以,朱允炆決定不削藩先從五叔周王開始。
周王是朱棣一母同胞的弟弟。朝廷認為,先削周王,一可以震懾燕王,二可以剪去燕王的手足,防止他暗地裡支援燕王。
在黃子澄和齊泰相反的建議中,方孝孺是支援黃子澄的。
建文帝選擇先動周王,和方孝孺也有著不小的干係。
那麼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齊泰的建議才是正確的。
擒賊先擒王,打蛇要打七寸,既然決心要削藩,那就要快刀斬亂麻,先把實力最強的燕王拿下,不給他喘息和反抗的機會。
把最強的解決了,再收拾起別的藩王來就容易多了。
可是建文先從周王下手,既引起了燕王的警覺,又激起了燕王的憤怒。
其二:重用李景隆。
老將耿炳文率兵討伐燕王失敗以後,黃子澄建議朱允炆讓曹國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
李景隆這人早年襲爵曹國公,常奉旨出京練軍。
在所有的明初將領之中,屬於比較拉跨的一類。
但可惜的是老朱把頂級武將都殺光了!
老朱也沒想到,自己身為開國之君,問鼎九州,自家人還會內戰!
所以當時朝中可用的武將,有名氣的不多。
李景隆和徐輝祖,就算是兩個比較有名的將門之後了。
但因為徐輝祖和朱棣的親戚關係,建文帝是不可能放心讓徐輝祖統領大軍的。
這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李景隆率軍攻打燕軍,屢戰屢敗,致使朝廷損失了數十萬人。
這就是靖難之役局勢的決定性轉變!
其三:朱允炆自身的性格問題。
遇事沒有主見,優柔寡斷,既缺乏決斷軍國大事的能力,又缺乏處理棘手問題的經驗。
在朱允炆還是皇太孫時,就已擔心藩王叔叔們擁兵自重,以後會威脅到自己的帝位。
和皇爺朱元璋還曾就這個問題對話過。
老朱心裡其實是非常相信自己兒子的,否則也不可能分封。
他對朱允炆說:“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
這話的意思是說:皇爺爺我將抵禦胡虜的大任託付給你那些叔叔們,他們可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