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道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迎春想了一回,輕嘆道:「如此細想來,常日裡行事,有多少都是如此『道欲殊途』者。求富貴而致覆亡,求樂反陷於苦,求全而終缺……人心以為之步步為營,實在卻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之象,細思之令人心驚。」
素雲亦道:「從前在府裡,就有小丫頭問著就說想要升等,讓她學個針線認個字卻又不肯用心去做。如今莊上還有為了孃老子身子著想,不讓吃酒,結果吵了起來,反把他老子給氣得大病的。」
碧月忙著問:「奶奶,如何會這樣?那可該使個什麼法兒改了才好。」
李紈笑道:「怎麼會這樣?卻要分兩頭來說了。既是道欲殊途,這便是道和所欲兩個的事兒了。先說道,這道因境而生,人之行事,多有所依,而這所依,又常不能得恆。比方這句話,『人不能光顧著自己』。多多少少都聽過吧?
一家同飯,米糧有限,一個人可著勁兒吃飽了,便有人要挨餓,那個如此行事之人,難免要受長輩訓斥。『光顧著你自個兒吃了,不曉得想想別人!』可是這話兒?」
眾人皆點頭,李紈便有道:「可若是旁處饑荒,有流民進鄉,小兒拿自家糧食接濟之,一而再,再而三,家中長輩又將如何言語?」
碧月道:「自家都吃不飽了,還管人家!」
素雲聽了笑出聲來,李紈亦笑道:「果然會有這樣的說法兒。這不能光顧著自己,看來也不是什麼時候都不挨罵啊。」
迎春道:「也不盡然,自然也有心善的,見不得人受苦,願意多接濟些兒。」
李紈道:「譬如此前所言之漠北,連年災荒,若有心善之人接濟他們,可又如何呢?」
惜春一挑眉毛:「做什麼接濟他們?養結實了好來打殺我們的邊民麼?!」
李紈看看迎春道:「你看看,你這時候想要行善,還有人不讓了。」
迎春便對惜春道:「他們災荒連年,年老稚若者於徵戰又有何相干處?接濟一下也未為不可,上天有好生之德,你我修道,反不能行此?」
惜春冷笑一聲道:「好笑得很了!他們年輕的男人們上戰場,那些弓矢蹬鞍誰個來做的?那些人的戰袍衣靴又自哪兒來?你敢說來劫掠我們邊鎮的韃子們,不是為了搶了糧食回去養活那些老少崽兒?!這連年徵戰,是因也有他們,果也有他們。你還要救他們,卻是想要讓韃子兵們沒了後顧之憂,好在戰場上放開手來,橫掃我們幾處城池,立幾個大大的戰功,才合你的心意哩!嫂子不是說這樣的人可又如何嗎?自然是以叛國投敵論處了,還能有什麼!」
迎春語塞,李紈點頭道:「看著了?方才說得好好的做人不能光想著自己,可這自己若放大到了一家一國,竟忽然行不通了。那那句話,到底是對是錯?」
迎春思索一時,嘆道:「百姓無辜,便是兩國徵戰,與他們又有何干係……」
惜春不待她說完,便道:「是了是了,那些韃子兵都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自然同那些百姓們是一絲兒關係都沒有的。」
迎春看她一眼,嘆口氣,不說話了。
李紈道:「這便是道之異了。因你二人境念不同,是以一個以『仁善』為念,憐人疾苦,一個以『敵我』為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上回已然論過,可見不差。
而方才那句『做人不能光想著自己』,便如我們行道時常依之念,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才不過一念,常人行事,一事裡頭心裡動到多少是非利害之判?若有八成是如此不恆之念,自然難免迷惘搖擺。
究竟該『先下手為強』,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究竟該「得饒人處且饒人」,還是『不可沽名學霸王』?『倉廩實而知禮儀』,卻又『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碧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