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拙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應昌不但讚揚了明軍的英勇和戰功,而且也實事求是地說明瞭存在的困難,行軍打仗的艱苦和不易:&ldo;平壤即克,開城等各路倭賊盡逃王京,機似可乘,但諸倭雲集,其勢反熾,且道路險峻,水畦泥濘,天雨連綿,運輸不易,進剿甚難……&rdo;,最後說道:&ldo;敵數倍我軍,且依堅城固守,目前勢難長趨,已成持久待時之局,不如按兵休整,待後援續到,天氣好轉,然後方可直搗王京。&rdo;
寫好奏摺後,又給李如松去信,同意緩攻王京的意見,並以經略大臣的身份,反覆強調作為一軍主將,不允許李如松再親臨險境,希望他安排好軍隊駐防事宜後,儘快回平壤與之會面。
接到宋應昌的來信的同時,朝鮮方面也傳來情報,說日本太閤豐臣秀吉有可能親率20萬大軍渡海增援侵朝日軍,朝將李舜臣正在積極訓練水軍準備抗擊。
李如松雖然感覺朝方提供的情報多半不實,但畢竟這是惟一的情報來源,也不敢怠慢了,寧可信其有,於是把兵力進行了重新部署:李寧、祖承訓率1萬明軍駐守開城,正面對陣王京日軍;楊元率5000兵回防平壤,與朝軍一道扼守大同江;李如柏等率3000軍駐寶山等處為聲援;查大受領2500人駐臨津;李如松親率精兵2000東西排程,採取了防守的態勢。
&ldo;大帥,咱們軍中只有三天的糧食,人還好說,戰馬可瘦死不少了。也不知道宋經略什麼時候才能把糧送來。&rdo;這一日李如松剛到開城中軍大帳,李寧就急急進來稟報導。
明軍多為騎兵,如果沒了馬,戰鬥力將會大打折扣,意識到問題嚴重,李如松皺了皺眉頭:&ldo;我已經給宋大人捎過信了,糧草正在籌備之中,相信很快就會運到,這兩天麼,緊著點吃就可以了。至於草料,朝軍前幾日不是還派人送了一批嗎,難道這麼快就吃光了?&rdo;
&ldo;咱們軍中有12000多匹戰馬,一匹馬一天要吃4斤草、1斤豆子才能跑得動,要餓不死最少也得吃3斤草吧?朝鮮人送的那點草料哪夠吃啊,要是12000隻羊還差不多。&rdo;李寧悻悻道。
聽他這一說,李如松不禁莞爾,忽然腦中靈光一閃,隨即神情凝重起來,沉思片刻,他抬頭問道:&ldo;倭賊吃什麼?&rdo;
&ldo;當然也吃糧啊?&rdo;李寧本能地回答。
&ldo;糧食放在哪裡?&rdo;
&ldo;在糧倉……啊,糧倉?&rdo;李寧有些醒悟過來,但還有些拿捏不準,怔怔地看著李如松。
李如松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微笑著站起身道:&ldo;咱們不過萬餘人,糧草就消耗得這麼快,倭賊兵力是我數倍,消耗也更大。王京是朝鮮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市井繁華,一定有大型糧倉保證日常供給,而且這些糧倉絕不會設在城內,應該是在城郊防水的高處……李寧,你去叫高彥伯將軍來,我有話問他。&rdo;
&ldo;遵命!&rdo;李寧這時候已經有些明白大帥的心意了,連忙答應一聲,出帳叫親兵去找高彥伯。
朝鮮防禦史高彥伯率1000朝軍協助明軍駐防開城,很快就趕到了。行過軍禮,李如松問道:&ldo;高將軍,聽說你的老家就在王京,你可知供給王京的糧倉建在何處、有多少糧草?倭兵進佔王京時,可曾燒焚或是運走?&rdo;高彥伯道:&ldo;回大人,王京的糧倉設在城北郊龍山,有13座倉,每倉儲糧五六萬石(一石約合120斤),本國200年租賦之所入,可說盡積與此,可惜現在都被倭寇佔據了。&rdo;
李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