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第1/2頁)
高拙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封事敗,其年八月,進署都督僉事,充御倭副總兵,赴朝鮮援剿,參加蔚山戰役,如梅率軍先行,大敗倭兵,餘賊遁歸島山。雙方攻防十餘日,聯軍氣衰,這時日軍四面來援,如梅軍先奔,諸軍亦相繼潰。
朝臣彈劾如梅,帝不納。旋用為御倭總兵官。會其兄如松戰歿,即命如梅馳代之。在任期內無重大戰績,劾罷。久之,起僉書左府。四十年,鎬巡撫遼東,力薦如梅為帥。朝臣意見相左,李如梅最終沒有東山再起,鬱鬱而終。
劉綎 【1558~1619】字省吾,是抗倭名將劉顯之子。勇敢有父風,人稱&ldo;劉大刀&rdo;,萬曆初年,跟隨父親徵討九絲蠻,衝鋒在前,力擒蠻酋阿大。以功遷雲南迤東守備,改南京小教場坐營。十年冬,緬甸和雲南當地土司勾結,大舉入侵永昌、騰越,劉綎奉命南征,與其他將領一道擊敗了擁有戰象的敵軍,並反攻入緬甸境內,迫使敵人求和,劉綎因功進副總兵。
萬曆二十年,會朝鮮用兵,劉綎奉旨赴援,屢敗倭兵,迫敵退守釜山一線。議和起,劉綎班師回國。轉赴大西北與青藏少數民族繼續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次年五月,劉綎再次奉詔出兵朝鮮,在東南戰役任西路總指揮,劉綎不為日軍在中路取得的戰術性勝利所迷惑,堅決採取圍城打援的對策,配合水軍將領陳璘夾擊西路日軍,終於扭轉了戰役初期的不利態勢,為聯軍贏得全域性勝利奠定了基礎。
戰後劉綎晉升為都督同知,世蔭千戶,率軍平定了播州楊應龍叛亂,官進左都督,世蔭指揮使。此後他在雲南屢立戰功,因事被彈劾去職,告老還鄉。
萬曆四十六年,遼東戰事吃緊,劉綎奉旨復出,次年二月(1619年),參加經略楊鎬組織的四路出師,楊鎬與綎素來不睦,命其孤軍前插,又不及時通報戰況,導致中了後金埋伏,兵敗陣亡。天啟初年,贈少保,世蔭指揮僉事,立祠曰&ldo;表忠&rdo;。
(註:有史料稱劉綎生於隆慶二年,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按其父劉顯的事跡推算,應該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左右,即題頭所註明的1558年。)
陳璘 【1543~1607】字朝爵,號龍崖,廣東翁源縣龍田鋪(今周陂龍田村)人。有謀略,善將兵,精劍術,嘉靖末年為指揮僉事。因功進廣東守備。此後在鎮壓農民起義中再立戰功,進署都指揮僉事,僉書廣東都司,後歷任高州參將、東安參將、駐南澳島副總兵。
萬曆二十五年,朝鮮戰事再起,陳璘率廣東兵五千援朝鮮。明年二月,升任御倭總兵官,提督水軍,與麻貴、劉綎並將。東南戰役中會同陸軍劉綎部夾擊順天日軍,泗川之敵聞訊來援,兩軍大戰於露梁海,重創日軍島津義弘部,殲敵萬餘人,這時劉綎猛攻順天城,陳璘回師從海上配合,焚敵艦百餘艘。殘敵逃入乙山,旋被明軍殲滅。戰後論功,璘為首,綎次之,貴又次之。進璘都督同知,世蔭指揮僉事。
回國後被欽命為湖廣總兵官,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參加平播戰役,戰功卓著,因事被彈劾,轉守貴州。三十四年平定苗民起義,兩功並賞,加左都督,世蔭指揮使。萬曆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於任內。朝廷以璘平亂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贈&ldo;太子太保&rdo;,再蔭百戶。
麻貴 大同右衛人。果毅驍捷,善用兵,嘉靖中為大同參將,在和蒙古遊牧民族作戰中屢立戰功,官至都指揮僉事,充宣府遊擊將軍。隆慶中,遷大同新平堡參將。萬曆初,再遷大同副總兵。十年冬,以都督僉事充寧夏總兵官。十九年,因事被朝官彈劾,謫戍邊。次年,寧夏哱拜叛亂。麻貴奉旨復出參戰,戰後升任總兵官,鎮守延綏七年,以病歸。
萬曆二十五年,日本封事敗,韓戰再起,麻貴被起用為備倭總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