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化肥很感興趣,已經研發出了生產工藝,正在跟高星橋的煤化工公司談判希望聯合生產化肥,因為生產化肥的許多原料都來源於煤化工的產物。
說道高星橋,他的產業發展的同樣迅猛,幾乎不輸於永利鹼廠。
不過跟永利完全靠著自己的技術優勢不同,高星橋產業的很大一部分利潤是因為他生產大量的炸藥,這些都以略低於進口價格賣給了兵工廠,由於他的工廠就近煤礦產地,而且開採煤炭的成本和人力,電力成本都很低,所以利潤相當豐厚。使用這些利潤,高星橋也是大力擴充套件他的產業帝國,他不停地遊走在中德之間,又利用自己的身份,為他的廠子招攬了大批的德國工程師,不但生產產品也做研發工作。除了炸藥外,他的廠子另一個暴利產品是染料,這些從煤炭中來的東東也是大量出口到日本。
除了這些優勢很大的產業外,其他工廠就差強人意了,原本被趙書禮當作財源二寄予厚望的毛紡織工業,雖然已經出現了數百家工廠,但是多是薄利勉力維持,因此規模都不大,企業主擴大規模的意願也不高。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關稅太低,因為此時的關稅是被英國人把持的,所以他們制定的關稅稅率十分的低廉,尤其是英國優勢的產業,就更是幾乎0關稅,二英國最優勢的產業無非是毛紡業了。相比塞北,英國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個世界上最優質羊毛的最大產地,他們的毛紡織工業從工業革命時期起就是世界第一。
除了英國外,還有日本,在塞北的市場中,英國的紡織品數量大概有三成的樣子,二日本卻能佔到四成多,剩下的才是屬於本地毛紡廠的。但是即使勉強維持住了剩下的份額,但是本地企業的利潤仍然不高,因為日本人出口的毛紡品實在是太過低廉了。第一是因為日本工人的工資同樣低廉,雖然比之中國還是高一點點,但是他們的出口品價格可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日本自從一戰後經濟就進入了疲軟,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為了重建問題,日本發行了大量重建債券,可因為此卻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黃金外流,日本於是採取了一個政策,不計代價的野蠻出口,以求賺取外匯。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往往是賠錢出口,然後由國內的利潤來補貼,國家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利潤,而工人卻得到了加班和減少工資待遇。
日本工人的待遇沒人關心,但是日本人此舉讓塞北等地的企業處境艱難,就讓趙書禮很頭痛了。但是他卻沒有絲毫辦法,國外面對日本的野蠻輸出,還可採取加收關稅的辦法,而趙書禮卻沒辦法控制本國的關稅,最後只能是讓還處在襁褓中的本地紡織業跟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的日本財閥控制下的壟斷紡織巨頭抗衡。
他不由得心生感慨起來,看來還是德國的小鬍子黑特勒說的對:“沒有劍,就不可能有經濟政策,沒有權力,就不可能有工業化。”
七十七節 工業集團軍
可以說這也是趙書禮為什麼跟英國人交惡的一個原因之一,現在看來,至少到目前,效果很好。英國人輸入本地的紡織品數量下降了至少九成,並且其他國家的輸入同樣下降了大半,英國人是因為全國有意抵制的結果,而其他國家則是因為英國的軍事行動切斷了鐵路所致。只有日本人的份額擴充套件了,因為他們可以透過滿洲鐵路,然後經過外蒙的庫倫把商品輸入到塞北。
當然收益最大的還是本地企業,塞北兩千多萬人的市場上,紡織品突然供不應求了,又有低廉的稅收,還有方便的貸款支援,很多工廠的選擇就成了擴大生產規模。他們的擴大規模行動,又帶動了機器製造業,像嚴裕堂和滕虎忱的紡織機器廠大受其利,他們也採購機器擴大規模,又帶動了國營的機床廠,然後是整個帶動了冶金業,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趙書禮決定把這種良性迴圈繼續下去,於是他邀請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