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土狗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代國策向來是重農抑商。

抑制商人是擔心,老百姓不踏踏實實種地了,歸根到底,還是為重農服務。

重農國策沒有絲毫的問題,坐擁著整個世界最廣闊肥沃的耕地,不種地幹什麼?

朝廷也支援,條件也允許,就使得華夏族的種地藝術不斷最佳化,達到極致。

注意,華夏族耕地種田,已經不能稱之為技術了,而是叫藝術!

什麼是精耕細作?

好的良種?更先進的農工具?

只是一方面罷了。

華夏族以種地起家,為了琢磨怎麼能做到最高產,甚至比打仗還要看重天時、地利、人和。

何謂天時。

什麼時候翻地、播種、收穫?

面對不同天氣要如何借勢培育?

雨季、旱季、不同節氣要做什麼,特殊災年要怎麼辦?

何謂地利。

難道只有耕地才能種田嗎?

針對不同土地情況,要種什麼,要怎麼種?

每塊田地的肥力要如何用到極致?

何謂人和。

人力要如何分配?要怎麼最佳化耕種工具?

怎麼分配畜力?耕牛要怎麼更好利用?

難道就沒有什麼耕種方法,可以讓農作物成活率更高嗎?

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風、水等自然條件?

華夏先祖們發出了一千個問題,同時又給出了一千零一個解法!

精耕細作這詞人人都知道。

可又有幾個人瞭解,精耕細作這四個字裡濃縮了祖輩們多少智慧,華夏對於精耕細作的偏執已經覆蓋了可以想到的任何一個細節!

甚至發展到現代,華夏人仍在追問,

憑什麼種出種子的產量,都是在區間內固定的?

於是出現了雜交水稻。

因為高產量農作物如土豆、玉米,根本就看不見影子,劉據做不到如同明清一般高產。

當然,他更不可能做到現代這種,基因技術和高科技技術的激情對撞!

但,如果說現代精耕細作的程度,已經到了博士學位。

漢代的耕種技術,才剛小學畢業。

這一點都不誇張。

哪怕與明清相比,漢代農耕技術,都顯得太原始了!

這其中有太多可以操作升級的空間!

而對於精耕細作的革新,是穿越者所能帶給這個時代的最大禮物!

此刻建章殿內,所有目光都看向了太子據,

充滿了懷疑、不解、失望

一個五穀不分的孩子,配點評國之重器嗎?

中貴人包桑想要上前帶走太子據,

可卻被大將軍衛青如山的背影擋在身後,

“大將軍”

衛青也不回話,但卻巋然不動。

他相信熊兒。

劉徹皺眉,

他也不想事情發展成這樣,讓在場的博士們對太子失去信心,

便故作嚴肅,看向兒子,

喝道,

“小孩子胡言亂語!退下!”

劉據表情不卑不亢,不被理解是正常的,但只要說清楚就好。

“父皇,還請讓孩兒把話說完。”

劉據鎮定自若的表現,不由讓劉徹一愣,

抓住空隙,

劉據朗聲道,

“父皇,您繼位以來可修訂過歷法?可發行過農書?”

聞言,劉徹眼神變化,不由被噎的一滯。

曆法在古代格外重要,曆法是為了服務農業而出現的,並且,曆法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日月輪轉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