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第1/2頁)
大南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19yq
既然說了因為要做晉地車道,才會接連不斷的往晉地運送物資,糧食運到晉地後,杜鈺竹就要配合著做宣傳了。
彭縣縣令的罪證已經送到瑞王手裡,彭縣不日將會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杜鈺竹也就沒有繼續待在彭縣,留下能堅持到縣令倒臺的糧食,安排好人手,就去了下一個縣。
錢海幾人自然是要帶上的,不止他們幾個,那些表現好的幫著維持秩序的災民,杜鈺竹都以以後車道需要人手,而招在手下。
這些人一部分留在彭縣,一部分跟著杜鈺竹去了下一個縣。
杜鈺竹開設粥棚施粥,宣傳車道,把收集當地官員的罪證,交給了錢海他們。
錢海不愧是前世能拉起第一支叛軍的人,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把第二個縣令的罪證蒐集到手。
對杜鈺竹回復的時候,他已經讓周成他們,去別的縣去收集證據去了。
……
因為支援晉地,許氏做主把自己和杜父的開支減了大半,可是節省下來的銀子,對於晉地的災情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沈安筠想到觀棋從京城帶回來的,不管是公侯世家,還是商賈地主,除了瑞王上書晉地真實的災情後,他們象徵性的捐贈了一些,之後並無再次捐贈,生活自然奢侈無度!
沈安筠覺得,節流是下下之策,想要有更多的物資去支援晉地,唯有開源。
沈安筠又做主,把他們飲食的開支恢復了,然後去找許氏,說:「我知母親這樣節省,是為了省下來去支援晉地。可是您和父親自小飲食上就精細,現在突然改了飲食,恐怕身體承受不住,今日兒媳逾越,做主又把飲食給恢復了,其他還是按著您的意思減少大半開支。」
許氏覺得自家兒媳婦比別人家的閨女都貼心,家裡開支減了大半,其他都還好,唯有飲食上面,真的是很難習慣,一頓兩頓還好,一天下來,胃裡就有些不舒服了。
許氏也不是和自己過不去的人,兒媳婦都給梯子了,哪有不下的道理,沈安筠說完,她就直接應了。
沈安筠又道:「晉地災情不是一兩天能緩解的,咱們家只想著節流不行,我就想到了開源的辦法,只不過在豐漳縣實施不了,需要去京城。」
沈安筠說完,就靜靜的看著許氏。
能養出來杜鈺竹這樣的兒子的人,和普通婦人自然是不同的。
許氏拉住沈安筠的手,滿是慈愛的說:「我兒能力不輸男子,你覺得能辦的事,那一定是能辦成的。只是出門在外,千萬千萬要小心,帶足了人手,生意成不成的無所謂,只要記住別把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沈安筠感受到了許氏的拳拳愛意,她輕輕的靠在許氏身上,說:「母親放心,若沒有萬全把握,我是絕對不出門的。」
許氏另一隻手攬著沈安筠,道:「好,只要你有把握就好。」
……
去京城談生意,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人手自然帶的多,姚紹卿的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正好混在裡面,一起去京城。
姚紹卿養傷期間,李寶明不知道怎麼操作的,把追兵先引到了陽蘭城,又從陽蘭城往南邊引,越往南,蹤跡越難尋,直到完全失去了姚紹卿的蹤跡。
追兵都在南邊搜尋姚紹卿的蹤跡,姚紹卿正好混在護衛隊伍裡,潛回京城,再有京城回到為瑞王培養人手的基地。
杜家在京城有一個兩進的院子,杜鈺竹的祖父雖體弱,卻沒少置辦家業,他想著子孫後代都要參加科舉,在京中有自己的宅子,也省的住在外面不方便。
沈安筠到了京城,先去張家拜訪了一趟。
張家的大公子和大少奶奶親自接待了她,張大少滿含歉意的說:「真是怠慢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