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聲嘆息(求追讀) (第1/2頁)
黑心師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味經書院兩齋各設有房十六架。
越過齋門,就可見到掛著“百揆堂”的正堂字匾。這是取自尚書的“納於百揆,百揆時敘”八個大字,意味著日新齋側重實學,同時又有登高廟堂的理想。
(百揆,指百事,又指宰執。)
在堂前有半畝方塘,養有錦鯉。
正堂左右是三楹的講堂,皆南向若翼,東西則設有生徒宿舍號房四楹。在後院還另設有射圃、廚房、茅房等建築。
號房可供書院求學士子入住。
王教習給徐行交納的三兩銀子,不僅含有求學的學費,書院就讀的膳食費,還有入住書院的租賃費。
徐行取了入住號舍的憑證。
齋夫是個老頭,姓鄭,為人很熱情,聽王教習說徐行出身苦寒,於是做主將書院的備用被褥送給了徐行,並掮在肩上,陪同他一同前往號舍。
味經書院是秦省督學奏建,附近不少士紳都捐了膏火費。
不缺錢。
面對窮困學子,時有捐助。
號舍是大通鋪,此時已入住了兩名同窗。
徐行剛推開門走近宿舍,便見一個身材高大、國字臉的青年半躺在床鋪上,翹著的雙腿靠在床邊的圍欄上,手上捧著一本書看的津津有味。他斜睨一眼,書冊封面寫著《飛花豔想》。
是本豔俗禁書!
鄭齋夫上前和青年說了幾句話。
青年於是合上了書冊,下床整飭了一下衣裳,與徐行互相作揖,並通報了姓名。
這青年名叫陳建安,家在長安附近的戶縣,其父是當地有名的藥材商。
能來味經書院讀書計程車子,多半都是出身豪富之家。
陳建安的出身,放在味經書院眾多士子中,就很尋常了。
縱然時人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貴仕多寒畯,公卿鮮賢胤”,但養一個脫產的讀書人,僅靠普通家庭,壓根是負擔不起的。
“徐兄若想買藥,儘管告訴我,來我這裡,可以便宜三成。”
陳建安收拾了一下床鋪,隨手在肋下夾上幾本書冊。然後徑直走出號舍,朝著講堂的方向走去。在臨別之時,笑著對徐行說了這麼一番話。
再過一會,就到了書院的晚課。
“另一個,回家奔喪去了。”
“估計得到下個月才能回書院……”
鄭齋夫解釋了號舍另一人的行跡。
“原來如此。”
徐行聞言,按捺下了結交另一名同窗的打算。
在【橫死之命】這四個字崩潰形散之後,他的【命格】遲遲沒凝結出新的。但在剛才與陳建安結交的途中,他【命格】的凝結速度竟然加快了不少。
對此,徐行稍想了一下,也就明瞭了。
同窗、同年、同鄉,這是讀書人的關係脈絡。
他結交了陳建安,就相當於進入了味經書院這個同窗的關係網。
也就是所謂的命結貴人。
當然,陳建安算不上貴人,只是能對他的氣運稍加影響。
……
等鄭齋夫走後,徐行也沒著急入住號舍,他鋪好床鋪後,就直接出了味經書院,朝孝義堂的臨時駐點趕去。
因為他剛入學,監院放了他三天假。
途中,他沒換下長衫。
等趕至農舍時,已是天色昏暗。
廳堂裡點著三盞油燈,燈火通明。
馬師傅和十幾名袍哥大馬金刀的坐在太師椅上,臉色嚴峻。
“幫規你應該知道。”
“誤了時辰,過時不候!”
馬師傅厲聲道。
雖然徐行並未正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