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2/3頁)
老虎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乎從毛孔中滲入到他的體內,就這麼傻傻的,直到周身突然無比的燥熱痛癢,他趕緊抽回了手臂。燥熱痛癢依舊纏繞著他,且愈來愈疼痛,如刀割凌遲般撕心裂肺,旋即昏迷……
熱,
顛簸,
昏迷中的李延被熱浪和猛烈的顛簸弄醒,懵懂向觀察窗外望去……
火、撕風之火,這是急速下墜與空氣摩擦的火焰。
李延趕緊爬起來,衝到操作檯,動力,需要動力。
沒有動力,想必是推進器受損了。
升降舵,還好。
撐起襟翼,可以。
燃氣舵,可噴。
向量推力管,正常。
渦輪傳動軸,異常。
“這特麼讓我把星艦當飛機開了”李延也想不了太多。
地面已然可見,青青的、一大片。山脈,是一大片山脈,這撞上去,灰飛煙滅是小事,明光號那幾顆聚變彈,可得把這個……
ils的距地讀數播報很像催命音符。
500米、400米……
嘭、嘭、嘭三聲巨響,渦輪轉動軸啟動了,分離器猛然工作讓急速墜落的明光號嘎然差速,李延被拋到艦橋頂上,又甩到地板。
明光號終於半降半墜的接觸到了地面,幾座大山夾縫中的小盆地,龐然大的身軀,把這塊山澗一角都快擠滿了。
李延艱難的爬起來,迅速的呼叫中樞空氣採集器。
氧氣含量31……溫度25攝氏度,磁場偶極型,有太陽,與地球相似。
有植被,空氣質量還很優,這是絕處逢生啊!
隨即釋放四個探測飛行器。沒有衛星引導,只能依賴於低頻站。即便是途中再設四個中繼,最大安全距離也只能保持在100公里內,這已經足夠了。
既然還活著,那也就沒有什麼好想的了。陌生的一塊大陸,可以正常呼吸,uv指數和紫外線、磁場都與地球相當甚至優於。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快確認能不能離開,如果不能,象徵性的s也該儘快發出。
星艦能源供應完好,這種能源其實來自於核聚變,安全度高。這也是人類技術發展的一,從裂變到聚變技術的躍進。這項技術的掌控,才真正開啟了人類太陽系的遨遊。得益於一顆碩大隕石在月球上的撞擊,帶來核聚變可容載的元素……
推進器只能做機械性推進,也就是說透過艦體外側的支撐柱簡單“爬行”,衝破大氣層想都別想---這艘星艦沒有輔助推進火箭,根本不可能升空。當初建造時,也是在軌道上建造的,從未有過從地表升空的不現實討論。即便是“爬行”,最多隻能“爬行”數百米,之後聚變堆便會宕機一次,一次宕機恢復差不多需要幾百年---設計之初沒有人想過把星艦開到陸地上……
探測器帶回來了資料。除西北方向60來公里處發現一座不大不小的相似院落的建築外,其它方向沒有任何內容。等高線測繪結果在資料庫中也沒有匹配的已知山脈。明光號不屬於探索艦,所以沒有電磁和射電發生裝置,求救資訊只能夠透過散射協議發出去,一根針丟到太平洋,指望落到底的時候被那隻路過潛艇撿到,也許根本沒有路過的……
穿上外骨骼系統,走出艦倉,地面足有十來米。縱身一躍,輕鬆落地。
這種外骨骼系統是目前最先進的,奈米技術讓其輕薄貼身如內衣,量子技術讓其反應與動力強勁---明光號作為補給艦,十個地勤人員需要徒手挪動十噸掘進機。最主要,它可以接受一種新型的混合硒材料的太陽能充電膜,電能轉換率達75。
站在地面上的李延無比的踏實。“接地氣”是星空部隊一直奢望的東西,深吸一口自然空氣,心曠神怡。
山,重重疊疊,聳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