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緩和的空間。
何況東北與西南兩大戰場馬上就要開打了,最遲不超過今年五月份。
一切先以前線要緊,萬一後方國家亂套了,前線更是一潰千里。
朱楩還是有這點大局觀的。
主要是接下來他不論往哪個方向搞改革,都是要革掉世家半條命,恐怕天下大亂也不是說說的。
但是,一旦戰事穩定下來,幾十萬幾百萬大軍在邊疆虎視眈眈,朝中誰敢忤逆他的任何舉措?
我要攤丁入畝就攤丁入畝,我要士紳一體納糧,你們就得給我納糧,不服?那就洗牌。
於是朱楩也暫時老實了許多。
可總不能什麼事也不做吧?
於是朱楩來到了前殿,也就是每日上早朝的大殿,然後差使小寶子:“去把李貴喊來。不,直接讓他派錦衣衛,去把咱們老朱家那些皇子叫來吧。”
小寶子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晉升為了黃門侍郎,乃是宮內大總管。
在皇宮內廷有司禮監,其中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職位,又以掌印、秉筆地位最高。
其中掌印太監所掌握看管的,正是國印,也就是如今朱楩從草原帶回的,失而復得的傳國玉璽。
歷史上,到了明朝中後期時,隨著皇帝開始信任重用太監宦官,太監們的地位也得到了升高,甚至有‘內相’的稱號。
譬如各部公文奏議交司禮監分類後,揀選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親批,或由秉筆口述大要而皇帝口決。
當太監的權力更大一些時,秉筆太監還會在公文奏章上寫下意見,最後由掌印太監稽核,如果認為可以,就蓋上印章,如果認為不行,有權打回去重批。
但是朱楩可不會那麼昏庸無度,所以哪怕小寶子也算是他舊府的老人,也只是負責看管照料玉璽,可不敢濫用權利。
過不多時,大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緊跟著,十多位青年才俊步入了殿堂。
這些年輕人都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朱家的三代子孫。
以朱允炆為尊,隨後是朱允熥。
這兩位都是前任太子朱標的兒子,不過老大家還有兩個兒子,同時也是朱允炆的同母胞弟,分別是老四朱允熞與老五朱允熙。
只是朱允熞才十歲,朱允熙年紀更小,朱楩這裡可不是幼兒園。
然後是二哥朱樉家的幾個孩子。
由於朱尚炳已經襲爵秦王爵位,說是秦王府還有事務需要打理,所以他沒來,而是讓二弟朱尚烈與三弟朱尚煜一起來朝的。
其實包括年前朱元璋召群王入京的時候,也沒有喊朱尚炳。
所以朱尚炳可能誤會了,以為是新帝要留質子,索性把兩個弟弟送來當做人質。
朱楩深感無語。
這朱尚烈才十一歲,朱尚煜也才十歲。
而且朱尚炳恐怕還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啊,”朱楩對朱尚炳的所作所為,做出點評。
那小子恐怕聽到了一些風聲,見十八叔登基為帝以後,竟然先後把那麼多王爺藩號除名了,自然怕的很,哪敢入京朝見啊。
但是朱尚炳卻不知道的是,藩號對於藩王來說,尤其是那些已經就藩的王爺,反而是一種桎梏和限制。
按照明朝規矩,藩王不得輕易離開封國的。
朱楩撤去了藩號,卻沒有撤去王爵,就是還諸王自由,伱們想幹嘛幹嘛,只要不做壞事,不違法亂紀,不禍害百姓欺男霸女,你們就是咱大明最牛p的二世祖。
何況朱楩已經開始重用諸王,又怎麼會削藩呢。
他想多了啊。
哪怕除去秦王藩號,可你還是王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