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1/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率領由70輛戰車和5000名步卒組成的軍隊與夏王朝的軍隊在鳴條相遇,展開了一場大決戰。鳴條之戰,夏桀全軍崩潰。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
商初商湯的仁政
伊尹向諸侯公佈了這次大戰的情況。自此,其他諸侯全部歸服,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
商湯班師回朝,回到國都亳,廢除了夏的政令,並作《湯誥》告誡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湯誥》這樣記載:&ldo;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佈:&l;各位可不能不為民眾謀立功業,要努力辦好你們的事情。否則,我就對你們嚴加懲辦,那時可不要怪罪我。&r;又說:&l;過去禹、皋陶長期奔勞在外,為民眾建立了功業,民眾才得以安居樂業。當時他們東面治理了長江,北而治理了濟河,西面治理了黃河,南面治理了淮河,這四條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萬民才得以定居下來。后稷教導民眾播種五穀,民眾才知道種植各種莊稼。這三位古人都對民眾有功,所以,他們的後代能夠建國立業。也有另外的情況:從前蚩尤和他的大臣們在百姓中發動暴亂,上帝就不降福於他們,這樣的事在歷史上是有過的。先王的教誨,可不能不努力照辦啊!&r;又說:&l;你們當中如果有誰幹出違背道義的事,那就不允許他回國再當諸侯,那時你們也不要怨恨我。&r;&rdo;湯用這些話告誡了諸侯。這時,伊尹又作了《鹹有一德》,說明君臣都應該有純一的品德;咎單作了《明居》,講的是民眾應該遵守的法則。
商湯是這樣說的,自己也是身體力行。商朝初年,發生了一場旱災,延續了七年。史書說,&ldo;……三月,商王踐天子之位,是歲大旱。&rdo;(《通鑑前編》)&ldo;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rdo;(《管子? 輕重篇》) 連續七年的旱災,使河乾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莊稼無收,白骨遍野。咄咄逼人的旱災,震撼著整個商王朝。那時的人們都認為是天帝所為。卜辭中就有&ldo;貞 (問):不雨,帝佳旱我。&rdo;(《龜》12513)意思是:不下雨,是天帝給我的旱災。此時,商代為&ldo;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rdo;。(《小戴札 ?表記篇》)因此,自從旱災發生後商湯就在郊外設立祭壇,天天派人舉行祭禮,祈求天帝除旱下雨。這就是&ldo;郊祭&rdo;。
郊祭最初的儀式是:燃燒木柴,用牛、羊、豬、狗等家畜作上供的物品。祭祀時,史官手棒三足鼎,鼎內盛有牛、羊等內作供品。史官虔誠的向天地山川禱告說:&ldo;是不是因我們的王政事無節製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賄貪汙?是不是因小人讒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幹擾政事?是不是宮室修得太大太美?為何還不快快下雨呢?&rdo;這是史官受湯之命,說了六條責備自已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賜福降雨。然而,祭祀沒有效果。儘管商湯命史官天天祭禮,苦苦哀求,天帝依然無動於衷,沒有賜福降雨。
大旱持續到第七年的時候,商湯命史宮們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選了一個叫桑林的地方設了祭壇,他親自率領伊尹等大臣舉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後也未見下雨,商湯就命史官占卜。史宮們占卜後說:&ldo;祭祀時除了要用牛羊作犧牲外,還要用人作祭品。&rdo; 商湯稍稍沉吟後說:&ldo;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為民,怎能去焚燒他人? 用我來代替吧!&rdo;說罷,命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來,然後將自己的頭髮、指甲剪掉,沐浴潔身,向上天禱告說:&ldo;我一人有罪,不能懲罰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的沒有才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