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第1/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們都稱他為&ldo;長人&rdo;,覺得他與一般人不一樣。
在魯國時,孔子曾去周學禮。孔子從週迴到魯國後,跟從他學習的弟子就漸漸多起來了。可以說,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物件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個時候,晉平公淫亂無道,六卿把持國政,不斷出兵攻打東邊的侯國;楚靈王軍隊強大,也時常侵犯中原各國;齊是大國又靠近魯國。魯國既小又弱,歸附楚國就惹怒晉國;歸附晉國就招致楚國來討伐;對於齊國如果奉事不周到,齊國的軍隊就侵犯魯國。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關係接近景公。他與齊國的樂官談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就學習了起來,有三個月的時間竟嘗不出肉的味道,齊國人都稱讚他。
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ldo;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rdo;景公聽了後說:&ldo;對極了!假如國君不像個國君,臣子不像個臣子,父親不像個父親,兒子不像個兒子,即使有很多的糧食,我怎麼能吃得著呢!&rdo;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 &ldo;管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節約開支,杜絕浪費。&rdo;景公聽了很高興,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賞給孔子。晏嬰勸阻說:儒者這種人,能說會道,是不能用法來約束他們的;他們高傲任性自以為是,不能任為下臣使用;他們重視喪事,竭盡哀情,為了葬隆重而不惜傾家蕩產,不能讓這種做法形成風氣;他們四處遊說乞求官祿,不能用他們來治理國家。自從那些聖賢相繼下世以後,周王室也隨之衰微下去,禮崩樂壞已有好長時間了。
現在孔子講究儀容服飾,詳定繁瑣的上朝下朝禮節,刻意於小步快走的規矩,這些繁文縟節,就是幾代人也學習不完,畢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這套東西來改變齊國的風俗,恐怕不是引導老百姓的好辦法。&rdo; 之後,齊景公雖然很有禮貌的接見孔子,可不再問起有關禮的問題了。齊國的大夫中有人想加害孔子,孔子聽到了這個訊息。景公對孔子說:&ldo;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rdo;孔子於是就離開了齊國,返回了魯國。
孔子四十二歲那年,魯定公繼位。後來魯國出現了大臣專權的局面。孔子不願意再繼續做官了,就回到家中,專心研究整理《詩》、《書》、《禮》、《樂》這些典籍,而他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有的甚至來自遠方,無不虛心向孔子求教。
幾年後,魯定公又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長官,一年後,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辦法。孔子便由中都長官提升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前500)的春天,魯國與齊國和解,並約定在夾谷會晤。魯定公準備好車輛隨從,毫無戒備的前去赴約。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辦會晤典禮事宜,他對定公說:&ldo;我聽說辦理外交必須要有武裝準備,辦理武事也必須有外交配合。從前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帶齊必要的官員隨從。請求您安排左、右司馬一起去。&rdo;定公說:&ldo;好的。&rdo;就帶了左、右司馬一道去。
定公在夾谷與齊侯相會。在那裡修築了盟壇,壇上備好席位,設定了三級登壇的臺階,雙方用國君的禮節相見,拱手揖讓登壇。彼此饋贈應酬的儀式行過之後,齊國管事的官員快步上前請示說:&ldo;請開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樂&rdo;。齊景公說:&ldo;好的。&rdo;於是齊國的樂隊以旌旗為先導,有的頭戴羽冠,射披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