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第1/3頁)
[美]傑克·威澤弗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蒙古人擅長動員大量人員和利用新技術為戰爭服務,在蒙古和平年代,他們繼續遵循同樣的原則,將遊牧社會的流動性應用於定居區的生活和文化。蒙古軍隊把搜攏的翻譯人員、抄寫員、醫生、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分配給各個家族,他們還以相同份額分配了音樂家、廚師、金匠、雜技演員和畫家。當局把知識工人分別立戶,連同其他工匠、牲口,和經長途跋涉或海上旅行運來的貨物分給各類匠戶。
傳統帝國將財富積累在單個的都城中。所有的道路都通向首都,所有東西的精品都聚集在那裡。都城支配著帝國,像羅馬或巴比倫這些都城的名字成為整個帝國的名稱。蒙古帝國從未有過一個唯一的主要城市,在帝國內,貨物和人民經常從一地流向另一地。
1261年,忽必烈汗設立勸農司,以一個最高長官統領,下面還有八名使員,他們要想辦法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其生產效率。除了促進農作物的種植以外,勸農司通常還有責任保護和提升農民的福利。這個傾向於農民的政策,表明政府在其職能上的態度發生重要轉變,此前的保守態度來源於蒙古人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對農民階級和農業問題歷來不夠重視。在蒙古佔領漢地社會之前,多數農民在所有小地區耕種一樣的作物;作物是隨大區域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在大區域內部都是一樣的。蒙古人鼓勵農民種植那些與氣候、土壤型別和排水方式最相適的作物。這種轉變使小地區的作物品種增加,生產率也得以提高。蒙古當局鼓勵把中國傳統作物如茶葉、水稻,推廣到新的地方,尤其是推廣到波斯和中東。蒙古人找到更好的生產工具,他們把一種改進後的三角犁從東南亞引入中國。
蒙古人一控制波斯,就馬上設立一個機構,去鼓勵和改進那裡的農業。經過數千年的耕種之後,這個地區的土壤退化,嚴重影響生產率。蒙古人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從中國大量進口種子,並在需要時引進他們最近培植的嫩芽、新枝和整棵樹苗,建立農業試驗站,以適應中東的氣候和土壤。他們帶來各種新稻、粟,還有果樹和根用植物。在蒙古人到來之前,印度、中國和波斯種植許多柑橘類水果,但是蒙古人不停地移植和混種這些品種,使得每個地區的種類更多了。在中國南方的廣州附近,蒙古當局建立一個種著八百棵檸檬樹的果園,它們是從中東地域進口的。在波斯大不里士,蒙古人培植大片檸檬林和柑橘林,它們是從相反方向進口的,即從中國輸入中東。蒙古人移植越來越多的品種,有豌豆、豆子、葡萄、小扁豆、堅果、胡蘿蔔、蘿蔔、甜瓜和各種葉類蔬菜,接著他們培育出新的種類和雜交品種。除供給人和牲口的糧食作物之外,蒙古當局一直對用於紡織的棉花和其他作物非常感興趣,還關注著製成繩、染料、油類、墨水、紙張和藥材的各種原材料。
由於紡織貿易有利可圖,和它在對外貿易中突出地位,所以蒙古統治者對各種從牲口身上產出的毛織品一直特別感興趣,還有農牧者製造的絲綢、棉花和其他纖維品。1289年,為擴大棉花的種植,蒙古人設立木棉提舉司,並派官員前往新徵服的東南沿海和長江沿岸省份。這個機構想方設法在北方小麥區種木棉,改進紡織加工技術。雖然絲綢在中國國內外享有盛名,但是木棉馬上被證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新纖維作物。一個地區每一次的革新都有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許多變化。新作物需要用新方法去犁耕、種植、灌溉、修枝、系樁、收割、插條、脫粒、磨碾、運輸、儲藏、釀造、蒸餾和烹飪;全新或略微改變了的技術,需要使用新的工具和裝置,接著又需要新的製造技術。
蒙古人使文化傳播更加方便。只進行貨物交易是不夠的,為使用許多新產品,整個知識系統也必須交流。比如說,麻藥並不是有利可圖的生意,除非有大量關於它們用法的知識,為達到這個目的,蒙古朝廷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