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美]傑克·威澤弗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即使別克帖兒不是長房長子,本書作者所構想的那種導致家庭衝突的深刻原因似乎也未必就不存在;但它現在至多也不過是一種有趣的猜想而已。問題並不出在作者所採取的人類學視角,而在於他對歷史資料的閱讀在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到位。
倘若不揣冒昧,這裡或許應當補充說,本書敘述中欠於精確的地方,看來還遠遠不止是個別的。朝鮮半島在成吉思汗建國前早就建立了統一的王氏高麗王朝;但作者卻把它的建立歸因於&ldo;蒙古人統治的擴張&rdo;。在蒙古帝國之前,中國和歐洲,尤其是中國與西歐之間的確長期缺乏直接的相互溝通;可是由此便斷定&ldo;在中國沒人聽說過歐洲,而在歐洲則沒人聽聞過中國&rdo;,就又顯得有點魯莽了。蒙古人稱驛道系統或驛道中轉設施為ja。事實上,漢語中的&ldo;站&rdo;字,就是在被用來音譯蒙語的ja一詞之後,才有了&ldo;固定的中途轉運地點&rdo;這樣的含義的。本書把驛站稱為&ldo;牙木&rdo;(ya),指的是突厥人對這個詞的讀音,這是不錯的。但它同時又說,驛站亦名為ortoo。蒙古語裡恐怕沒有這個詞語;作者所指,或即ortoq一詞,元代漢語將它音譯為&ldo;斡脫&rdo;。它在元代是指借用政府的權利替蒙古貴族貿易生息的&ldo;官搗&rdo;,其中以中亞和西亞的外來移民居多。他們做生意時,很可能會透過各種途徑廣泛地利用驛站系統,但是&ldo;斡脫&rdo;一詞從未變成過驛站本身的別名。
再舉兩個略微複雜一點的例子。一是成吉思汗活著時是否稱過&ldo;合汗&rdo;(又譯為&ldo;可汗&rdo;)的問題。我們知道,&ldo;汗&rdo;與&ldo;合汗&rdo;的稱號最早見於說原蒙古語的鮮卑人和柔然人的歷史資料中,後來傳入突厥語。但是十二至十三世紀的蒙古人似乎已經忘記了&ldo;合汗&rdo;的稱號,他們只把部落的首領叫做&ldo;汗&rdo;。著名的東方學家伯希和早就發現,現存的證據表明,成吉思汗生時僅擁有&ldo;汗&rdo;的稱號。&ldo;合汗&rdo;一語重新進入蒙古語,大概經過了以下的過程。在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時代,它被用作窩闊臺個人稱號的一部份;不過在這時的蒙古語中,它還沒有變成一個普通名詞,用指遊牧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至少到了蒙哥汗的時候,在深受突厥政治文化影響的蒙古帝國西半部,人們已經普遍地移用突厥語對國家最高首領的稱呼&ldo;可汗&rdo;來指稱成吉思汗的繼承者了。當時沖制的喬治亞錢幣上,就把蒙哥汗寫作&ldo;蒙哥合汗&rdo;;但帝國東半部的蒙古人則仍把他稱作&ldo;汗&rdo;。這個詞最終進入中古蒙古語,大約是在1260年代前後。在這之後,人們才用&ldo;合汗&rdo;來追稱成吉思汗。因此,本書所說&ldo;鐵木真決心爭奪可汗,即蒙古人首領的稱號&rdo;,並不完全符合史實。
其二,書裡說到:&ldo;蒙古官員發現歐洲和中國的數學太簡單、不實用,於是他們採用阿拉伯、印度數學中的許多實用的新方法&rdo;;它又說:&ldo;他們很快就認識到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縱橫位置的優點,並把零、負數和代數學介紹到了中國&rdo;。阿拉伯和印度數學之被引入當日中國,既不出於&ldo;蒙古官員發現&rdo;云云,也不是因為&ldo;中國的數學太簡單、不實用&rdo;,只不過是從穆斯林世界大批東來的中亞和西亞知識人很自然地將他們早已熟悉的一種技術隨身帶到了中國而已。事實上,這些數學知識基本上也只在他們中間流行和應用。在元代安西王居第遺址中發現過一塊鐵板鑄造的&ldo;方陣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