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4 穩穩噹噹 (第1/3頁)
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一月十三日,「龍蝦」在北美正式點映,單館票房十五萬美元,輕鬆創造了2015年的年度最高單館記錄,並且在影史榜單之上也輕鬆躋身前十五名,如此表現,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來說,都堪稱喜訊。
然而,新聞媒體卻顯得非常低調,甚至有些……失望,因為這是藍禮!
一方面,整個北美正在歡呼慶祝,「侏羅紀世界「成為北美影史首部突破八億美元的作品,藍禮再次在史冊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另一方面,2013年的「醉鄉民謠」、2014年的「爆裂鼓手」相繼創造歷史的單館票房突破二十萬美元門檻,那也是載入史冊的輝煌。
相較之下,「龍蝦」十五萬美元的單館票房,就顯得遜色不少,確實沒有太多值得大肆慶祝撒花的東西,就好像……常規操作。
如此表述,對於其他電影來說不公平,「影史第十四高的單館票房」,卻只是常規操作?那麼其他電影又應該怎麼辦?其他作品又應該如何自處?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因為這是藍禮,人們總是期待著藍禮能夠創造更多神話。
「『龍蝦』的單館票房居然沒有超過』爆裂鼓手』?差評!」
「沒有連續三年保持上升曲線?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不是應該出現北美影史首部單館票房突破三十萬的真人電影嗎?滑稽。」
「噢,這算是藍禮不敗光環消退的標誌嗎?」
「居然沒有創造歷史?這是怎麼回事?」
「新聞標題不會寫了,哈哈。」
社交網路之上一片調侃打趣的聲音,倒不至於幸災樂禍或者落井下石,更多是一種惡作劇式的玩笑,再次讓人感受到藍禮的流量——「不在場卻如同在場一般」的流量,為「龍蝦」無形之中製造出了話題。
撇開熙熙攘攘的調侃不說,「龍蝦」單館票房確實非常喜人,也輕鬆地在頒獎季第一階段佔據了一個種子行列,無論是坎城電影節的前期口碑和最終獎項,還是藍禮與西西弗斯影業的口碑實力,這都提前為「龍蝦」在頒獎季預定了一個席位,至於到底能夠在頒獎季之中走到哪兒、走多遠,就無從得知了。
紐約點映正式拉開了「龍蝦」的頒獎季征程,而西西弗斯影業今年的頒獎季旅程也揚帆起航,隨後的「聚焦」、「荒野獵人」、「卡羅爾」也即將相繼登場,整體聲勢已經漸漸凝聚起來,隱隱有股恢弘浩瀚之感。
同時,北美口碑也全面解禁。
繼坎城之後,「龍蝦」在北美也成功收穫了北美影評人的一片讚譽,甚至比預期之中還要更加出色喜人。
首批四十八家媒體給予評論,其中四十四個好評,四個中評,零差評。
雖然這已經是「藍禮作品」的常規配置了,但再次迎來零差評的「龍蝦」,還是輕而易舉地成為了矚目焦點。比起坎城電影節略顯爭議的口碑,電影在北美市場的全面好評,還要高於預期,表現非常優秀。
其中四個中評非常有趣。
「衛報」,六十分,「故事以一種奇妙而怪異的方式開啟了一個有趣的時間,充滿了迷人而獨特的魅力;但敘事抵達中間部分的某個時間點,似乎突然就失去了靈感和創意,然後就開始不斷塞入荒誕而乏味的狗血戲劇片段,最終呈現出一個無聊而淺顯的漫畫式主題:人類轉變成為動物,字面意義上的。霍爾的努力沒有能夠改變全域性。」
「洛杉磯時報」,六十分,「的確,』龍蝦』是一部適合製造話題、網路傳播、剪輯段子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般折射著現代生活的孤單與恐懼,但電影後半段的努力卻是單薄而割裂的,戲劇性未能將前半段聚攏起來的荒謬感進一步推向深處,最終走向了一個自作聰明卻空洞乏味的結局。唯一驚喜依舊來自於藍禮-霍爾——不意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