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朝會,變革之始! (第3/4頁)
三月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支援變法,不支援大清洗。
就目前而言,僅看當今朝堂之下站著的百官。
暫且不提能力高低,舊吏出身的官員,已經用行動來證明了他們對大秦的忠誠。
趙泗在稱讚那些過時的守舊之人,本質上就是在稱讚他們,認可商鞅的貢獻,本質上就是在認可他們的貢獻。
最起碼在未來五十年以內,關中老秦人,關內法吏出身的官員,依舊是最值得信任的一個群體,甚至從實際政治行為上也是如此。
當然,這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是趙泗歧視諸子百家,也不是趙泗歧視六國之人,而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如此。
不過是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影響團結甚至涉及歧視。
趙泗的政治態度不可謂不明顯,不同於學校的開學儀式,學生們對校長冗長的演講不感興趣,眼下下面的滿朝公卿以及諸子百家皆恨不得逐字逐句的分析趙泗說的每一句話。
趙泗向來不屑於做模稜兩可之事,更不喜歡鬥蛐蛐。
因此稍微有些政治頭腦的人都能夠聽明白。
伴隨著趙泗演講地結束,芫恭一顆心也終於緩緩放下,臉上的忐忑少了些許,攥緊的手掌鬆開了幾分。
看向趙泗的目光也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感恩戴德麼?別管舊吏舊法是什麼成分,人家的忠誠和辦事能力絕對值得肯定,站在他們的角度那就是無妄之災。
可要說怨恨?
趙泗已經擺明了政治態度要保住關中舊吏,當然前提是他們主動跟隨時代的變化。
趙泗舉地例子很多,意思也不言而喻。
守舊者死,變革者活。
只要關內舊吏願意跟隨趙泗的政策,沒有任何人能夠對他們發動清洗和清算。
而倘若關內舊吏不順應時局,那也只能帶著遺憾去死。
態度明瞭的傻子都能聽得出來……
芫恭看向文武百官,看向諸子百家……
嘴唇囁嚅許久,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趙泗提出問題以後,最先開口的自然是以騰為表率的新吏。
趙泗問商君的舊法能不能適應現在大秦的時局,他們的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早在始皇帝一統天下之時,始皇帝本人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因此一統天下之初大秦的朝堂才迎來了劇烈的政治動盪。
只不過那個時候勝出者是李斯,亦或者說始皇帝選擇了李斯。
而現在,不過是重複了當年的問題罷了。
回答者,依舊是那群人,只不過立場發生了改變。
新吏重複著昔日的步驟向舊吏開火,關於國策之爭迎來了第二回合。
只不過昔日的勝利者李斯這一次代表的不是舊吏舊法……
因為新法典是他重新制定的……
沒有人可以一直贏,李斯例外!
李斯下場將此次爭論帶向了新的高潮,因為大量投機者的觀望,諸子百家加上新吏群體本就比舊吏群體更加人多勢眾。
而李斯的親自下場可以說給出了真正的迎頭痛擊。
畢竟不論如何,李斯曾經都是舊法舊吏的表率,哪怕這個背叛在很早以前已經發生,但是其疼痛依舊非舊吏可以承受。
芫恭目睹著舊吏群體的獨木難支,目睹著他們被駁斥的啞口無言。
事實上舊吏舊法本就是逆時代而行,他們唯一值得稱道的只有忠誠,但是當執政者不支援他們的時候,這些東西一無是處。
而且舊吏群體的上苛下殘也導致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和交流也並不密切,面對這種集體大型辯論,各自為戰的他們又如何抵得過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