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拼命的追擊;疊加的裂變 (第1/2頁)
二手廢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輩子
郭子儀離開長安之後,程元振開始騰出手來,直接越過大理寺和御史臺,以代宗之名,私自對李光弼、封常清、李嗣業三位主將進行審問。
程元振抓住吐蕃持有火槍一事,說那是李非和吐蕃勾結的確鑿證據,質問李光弼他們一直說李非不會反,現在該做如何解釋。
而這個訊息也完全出乎了三人的意料,面對質問啞口無言。隨後,李光弼作為軍中主將,包庇李非,通敵怯戰,坐除名,入刑部獄,待斬。封常清和李嗣業為副將,免官,禁足府中,待後續清查。
吐蕃十萬大軍接連奪下奉州、維州、茂州,當一路行至玉壘山固桃關之時,突然遭大批唐軍拼死據險而守,這才沒有進入彭州,攻勢稍緩。
當李非得知這些訊息之時,便徹底坐不住了。
吐蕃再次背信棄義,拿著靈州火槍突入唐境,不管自己初衷為何,都脫不了通敵的干係,最為擔心的事情到底還是發生了。
他連忙派人再次和吐蕃使者接頭,痛斥其言而無信,促其退兵,但吐蕃使者說那是吐蕃主將的個人所為,並未得到吐蕃王的授意,事已至此,無法挽回,一副擺爛的模樣。李非無奈,八百里加急讓馬璘籌集五萬人馬,由玉門關經大非川南下背擊吐蕃大軍,斷其後路補給。卻被馬璘以沒有聖令,不能私自調兵為由拒絕。
李非明白,馬璘知道事情已經敗露,是懼怕和他扯上關係,所以只能按兵不動。
局勢驟變,讓李非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事情越發的向著複雜化的方向推進。一方面是長安知道了吐蕃所用火槍肯定是出自靈州,且數量龐大,一方面是靈州距離劍南太遠,短時間無法支援,一旦吐蕃攻下劍南,整個大唐就要面臨危亡境地。
裴高遠此時提議,由他們二人率兩萬火器營人馬就從鄯城入吐谷渾直接南下,是距離最近的一條路,這樣既可避免和境內的唐軍接觸,又能給吐蕃直接施壓。
李非也曾這麼想過,但兩萬人馬長途跋涉,孤軍深入,供給極難保證,再加上火器營的戰力全部依靠火藥彈丸,一旦耗竭,就徹底沒了用武之地。裴高遠隨即建議,可把海城當做彈藥的中途補給點,如此一來,便再無後顧之憂。
李非也確實沒了其他辦法,於是和裴高遠商議之後,再召集靈州大小官員講明瞭這次遠征的計劃,待出征之後,由靈州司馬張靖負責向海城運輸彈藥補給,只留一萬人馬駐守,讓他們各司其職,確保靈州無恙。
張靖直接拍著胸脯保證,保證誓死不負使命,其他眾人也逐一表態,讓李非和裴高遠安心出征。唯獨杜懷安在一旁沉默不語。
一切準備完畢,裴高遠和李非直接帶著兩萬人馬直撲鄯城。由於之前李非已經向鄯州太守寫信詳述了這次發兵的緣由,所以途經鄯州之時,鄯州太守根本沒有阻攔,大開城門,直接讓兩萬人馬穿城而過 。只用了四天時間,兩萬人馬便進入了吐蕃疆域。
平日有一部分吐蕃兵將一直駐紮在離鄯城不遠的莫離驛,主要就是為了和靈州完成戰馬的交易,完全沒有設防,所以當火器營的大軍出現在他們面前之時,為首的吐蕃官員還以為李非是前來詢問交易之事,哪知還未接近,端坐馬上的李非直接掏出手槍,對準他的額頭就是一槍,登時斃命。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莫離驛三十多名吐蕃士卒盡數被屠,只留下一名信差,李非對其說道:
“吐蕃背信棄義在先,回去告訴你王,靈州李非、裴高遠親率五萬大軍前來討債,你吐蕃十萬大軍現在退兵我李非或許還能存留一絲善念,若你吐蕃繼續劫掠劍南,我保證他們全部必會葬身於唐境之內。”
放走信差,李非未做停留,指揮人馬直接開始南下,向平戎城方向突進。
平戎城已是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