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2/3頁)
君子逑/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戰,而是幻想求和。求和不成,只得僥倖一戰。賈似道派孫虎臣領步兵7萬多人駐紮在丁家州,夏貴帶戰船2500艘橫列江面,賈似道則親自率後軍安營蕪湖西南的魯港。雙方一交戰,孫虎臣由於資歷較淺,威望不足以服眾,所以對元軍的攻擊根本沒有還擊之力,不久就陣腳大亂;潰不成軍。賈似道更是驚惶失措,宋軍首尾難顧,元軍乘勝追擊,宋軍被殺死、溺死者不可勝計,水都被鮮血染紅,一應軍資器械,盡為元軍所獲。丁家州、魯港之戰的慘敗,使宋軍主力喪失殆盡。就在賈似道此次出師之後,朝中則由其黨羽王熵、陳宜中等所把持。陸秀夫雖多次上書,慷慨陳詞,請求到前方去組織抗元,但都被拒絕。可嘆陸秀夫空有一腔報國志,卻受奸人阻撓,無法施展。這年三月,伯顏率元軍直入建康,威逼臨安。當他聽說陸秀夫等忠義之士的其人其事時,不由讚嘆道:&ldo;宋朝有這樣的忠臣,卻不知重用,如果重用的話,我還會在此嗎?&rdo;魯港之役失敗以後,賈似道即被免職,且於當年九月喪身於福建漳州的木綿庵,但是,南宋王朝滅亡的命運此時已經無可挽回了。在元軍逼近臨安時,南宋朝廷立即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膽小如鼠的文臣武將,惶惶不可終日,風聲鶴唳,談虎色變。貪生怕死的左丞相留夢炎,率先棄官外逃;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諸部的總稱)官員競相效仿,接踵遠走他鄉。掌管軍機、邊防事務的樞密院官員文及翁、倪普之流,懼怕落下臨陣脫逃的罵名,竟去串通監察機關,乞請御史藉故上疏彈劫,以求罷官.但又恐朝廷開恩挽留,往往未等奏章批覆,就已逃出京師.短短几天之內,就颳起了來勢兇猛的&ldo;掛冠&rdo;之風,鬧得趙家王朝頓時&ldo;門前冷落車馬稀&rdo;。甚至皇帝召見群臣宜旨吳堅接任左丞相的時候,到場的文官只有六人。攝政的太皇太后,七十二歲的謝道清,守著五歲宋恭宗趙顯,面對岌岌可危的政局,憂心如焚.束手無策的寡婦孤兒,最後想出一條對策,用謝氏的名義半是乞求、半是恫嚇地在朝堂上張貼出一道詔諭,大意是:&ldo;大宋得天下三百餘年,對讀書智慧計程車大夫向來優禮厚愛。如今我與幼帝遭難,文武百官競熱視無睹,沒有一人出一智一謀救國。&rdo;朝內輔臣翫忽職守,州城守將棄印丟城御史糾查不力,丞相執政無方,遂使不軌之徒,裡應外合,圖謀夜逃.你們自稱平日讀聖賢書,通達事理,在此國難之際,卻作出如此令人鄙視的醜事,還有什麼臉面活著為人?死後又有什麼資格去見先帝!大宋江山未改,國法尚在,自即日起,文武官員凡盡心守職者,一律官升兩級:倘有臨難棄官出逃者,御史將嚴加追究懲處。&rdo;陸秀夫往日趾高氣揚、一呼百應的太皇太后,臨到國勢危如累卵,迴天乏術的時候,也難免呼天不應、喚地不靈了。不管她用高官厚祿引誘,還是以嚴刑峻法威嚇,對那班離心離德的臣下來說,都無濟於事了。當年曾使群臣敬畏的詔諭,如今也成了地道的一紙空文,附著在朝堂的牆壁上任憑風雨剝蝕。內外交困的太皇太后,懾於元軍泰山壓頂般的武力威脅,最後與右丞相陳宜中商定:走議和乞降的路.她先派柳嶽等三人前往伯顏營中,主動提出稱侄或侄孫並納幣的屈辱條件,請求元朝罷兵議和。當即遭到伯顏拒絕.繼而又派監察御史劉觀傑再去伯顏營中&ldo;奉表稱臣&rdo;,許諾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幻想用此沉重代價換取南宋朝廷殘存一隅。伯顏對此退讓非但不許,反要南宋丞相親自出面請降。訊息傳回臨安,陳宜中唯恐被元軍拘留北送大都(北京),連夜逃往溫州,遂使南宋違約。伯顏大怒,命令元軍進駐臨安城郊三十里處皋亭山,以示警告。太皇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人馬,與伯顏議和。但文天祥卻被伯顏所扣。太皇太后無奈,她用小皇帝趙顯的名義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