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逑/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琉球王國簡史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位於中國大陸東方(中國臺灣島的東北方)、日本九州島西南方的大海中,為一群島。同古代日本一樣,關於其國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據1650年成書的該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稱:&ldo;蓋我朝開闢,天神阿摩美久築之。&rdo;&ldo;當初,未〔有〕琉球之名。數萬年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虯也。&rdo;這就是說,中國隋朝時(581~617),該國始被稱為琉虯。《隋書》改為&ldo;琉求&rdo;。此後,《元史》又寫作&ldo;琉求&rdo;,有的書中又稱&ldo;留仇&rdo;,總之都是諧音。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乃成為正式名稱。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據《殊域周諮錄》載,該詔書說:&ldo;朕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據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rdo;這份詔書除了以華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國歷代皇帝習用的&ldo;蠻夷&rdo;之類詞以外,毫無威脅恐嚇的意思,是一種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ldo;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rdo;(見1725年琉球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譜》)繼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繼於翌年向中國皇帝稱臣入貢。當時琉球&ldo;三山分立&rdo;,相互徵戰。明太祖知悉後,又去詔雲:&ldo;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rdo;因此要求他們&ldo;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rdo;。後三王果然罷戰息兵。足見此時中國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權威,當時的琉球實是中國的屬國。據琉球國史及各種史料記載,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這種關係延續了整整五個世紀,即使是日本慶長十四年(1609)發生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國在受到薩摩制約的情況下,也始終未變。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ldo;更賜閩人三十六姓&rdo;入琉。這批中國移民主要是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如從中國去的蔡氏為蔡襄的後人,林氏為林和靖家族的後人。與此同時,琉球王還經常選派子弟到中國留學。從明洪武五年(1372)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直至清光緒五年(1879),日本強行&ldo;廢琉置縣&rdo;為止)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都是用漢文寫的。連它的國都首裡城的宮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歸慕中國之意。琉球人也與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國冊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寬永通寶(日幣),改穿唐服。琉球還配合中國抗倭,《明史》就有記載,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ldo;先是,倭寇自浙江敗還,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擊,大殲之,獲中國被掠者六人,至是送還。&rdo;1609年,薩摩&ldo;以勁兵三千入其國,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rdo;(《明史》)。當時琉球王侍從寫的《喜安日記》記載:&ldo;有如家家日記,代代文書,七珍萬寶,盡失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