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偷窺事件 (第1/3頁)
南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戰爭腳步的逼近,大家越發的忙了就連『閒職』的吳放歌也不能倖免他白天給新兵上工兵專業課,晚上還得幫文書整理檔案,由於營部文書還兼著軍械員的職責,所以他有時候也幫點軍械裝備上的忙
說起軍械裝備,吳放歌再次體會了『十四根帶子』的往事八十年代末我軍攜行具依舊很落後,所有的裝備都是依靠『帶子』固定在身上的,普通的步兵如果全副武裝的話,身上足足有十四根帶子,而偵察兵的『帶子』數量更多,甚至有新兵不堪重負暈倒的事件發生相傳有位將軍在視察部隊時,看到這種情況,很是心疼我們年輕的戰士,不過心疼歸心疼,在新的裝具沒有配發以前,『帶子』還得往身上綁這個時候誰又能想到,僅僅一二十年後,任何一個軍事迷都可以登入某網上購物商城,輕輕點選幾下滑鼠就可以買到世界一流的軍用攜行具,而在八十年代末,我們偉大勇敢的年輕戰士,只能用『帶子』攜行裝備,可即便是有這麼大的負荷,彈藥攜行量卻依舊偏少我軍最常用的五六式彈匣袋,只能裝三個彈匣,加上步槍上的彈匣,總彈藥量也才120發,這對於自動武器來說,實在是不多,而彈藥不僅僅是戰鬥力的保證,同時也是士兵的護身符之一,就拿吳放歌第二次與越南特工交火來說,沒幾個回合就把彈藥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隨身還有一把手槍,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不過偵察營畢竟是軍中精銳,既然是精銳,總會受到一些優待的,至少裝具的配給數量遠超其他部隊,於是幾乎所有士兵的應用智慧就發揮出來了,他們嘗試著自行改進裝具,並由此發展出了不好效用不錯的實用新型,所以說中國士兵聰明,你不服不行
為了增加彈藥攜行量,有的老兵把彈匣袋在水裡泡24個小時,然後在每個小袋硬塞進兩個彈匣,這樣一來,攜彈量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倍,只是這樣一來,袋蓋就蓋不上了,而且裝具容易損壞,不過以偵察營的優先配給來說,這算不了什麼還有幾個學過鞋匠和裁縫的兵更絕,乾脆把彈匣袋左右的四個小袋都去掉了,只剩下主袋,在背後安上帆布條,用腰帶固定在身上,這樣一來每人就可以攜帶左右兩個彈匣袋,彈藥量也可以加倍缺點就是突擊步槍的彈匣弧度大,佔地方,六個彈匣綁在身上以中國人纖細的身形來說,有點笨拙,而且不容易固定在身上
吳放歌看到這種改進,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在網上看過一種俄羅斯的彈匣袋,是採用前一後二的縱式佈局,聯想到兩國突擊步槍是表兄弟,於是就找到一個鞋匠兄弟,把自己的設計想法說了一下,兩個人忙和了半晚上,終於試製成功大家試用了之後都覺得這種前一後二的攜行具比其他的改製品攜帶舒適多了,而且還可以增加一個小袋用於放置槍械附件,另外還有按扣式的固定條(原本吳放歌想找魔術貼的,但是找不到原料,只好用按扣代替別的偵察兵看見這種裝具好用,紛紛下訂單,數量之多,吳放歌甚至想拿這個做生意了更可貴的是,胖鵝從一個士兵手裡『搶』了一個由吳放歌改進過的攜行具,一試之下便喜歡上了,於是不但誇吳放歌聰明能幹,還乾脆組織的一個小組,專門照樣改進位造這種攜行具,並讓他做技術監督和管理員吳放歌在高興之餘也臉紅不已——那東西不是從自己腦袋裡面想出來的,根本就是剽竊加山寨啊,而且這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蘇聯軍隊都裝備了幾十年了,有時候吳放歌看著自己的『山寨貨』又看著被帶子折磨的不堪重負的兄弟們,心裡酸酸的
儘管吳放歌的工作多姿多彩,已經忙是團團轉,可偏偏這個時候,又出了花花事兒
這天晚上吳放歌正在幫著文書修改一份檔案,外面忽然響起了緊急集合急促的哨子聲畢竟不是在機關,這種活動營部的兵也有份參加,吳放歌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打起揹包就沖了出去,只是覺得有點奇怪,往常只要是訓練性質的緊急集合,營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