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丘顏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一時間,
京都,戰區總司令部。
總指揮辦公室,這一會兒,正在展開一場裝備研討會,大螢幕上的標題赫然寫道:
【華國標準六代機的驗證方案】
目光在會議室裡轉悠一圈,可以看到,全軍所有的裝備負責人基本上趕到這裡。
戰區總部總指揮官秦正,總部的裝備部負責人楊天佑,西部戰區的裝備部部長於德飛………
“總指揮,首先和大家說一個最新訊息,就在前幾天,m國的六代機正式下線,即將開始量產秘密服役,我方拍到了一些模糊的照片,大家請看大螢幕。”
坐在總指揮對面的楊天佑,看見默不作聲的眾人,率先開口,打破辦公室的平靜。
他右手指著大螢幕上幾張頗有些模糊,但明顯能夠被軍綠色塗裝著高速飛行的戰機照片。
“由於保密性較高,我國的情報人員並不能獲取進一步資訊,所以有關於這一架六代機的相關具體效能,目前並不清楚。”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根據m國軍方透露出的訊息,6代機與5代機的差別懸殊,換句話說,一架六代機的戰鬥力不亞於二三十架五代機。”
所謂的六代機。
就是國際通用的第六代戰機。
是在五代機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其效能的版本。
六代機相對於五代機而言,包括更高要求的航電和更高效能的感知系統,能夠連線衛星和地面,具有與地面協同作戰的能力,並且擁有一個先進的智慧控制系統,能夠控制多架忠誠僚機……
“距離m國的六代機首飛已經過去三年。”
“這個時間點進行量產服役,算是正常推進的時間,不奇怪。”
旁邊的於德飛聽後,馬上開口補充道:“目前當務之急是,我們自己的六代機驗證方案能否繼續推進下去,我們的六代機是什麼時候能下原型機?”
“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是的,老於說的不錯,我方六代機需要抓緊時間了。”
“時不我待!”
自從開會開始,就一直坐在首位上不說話的總指揮秦正,終於開啟話匣子,只見他面容嚴肅的說道。
“根據總設計師的要求,我們的六代機和m國是完全不一樣的,除了傳統上航電以及智慧系統更進一步意外,還需要根據飛行高度和空間可以自主變形,達到最佳氣動效果,能夠跨越傳統的大氣層,進入到亞空間軌道作戰。”
“所以目前是那方面遇到了困難?”
總指揮開口問道,目光掃向眾人。
“有什麼問題,現場就可以提出來,我們需要抓緊精力,集中攻堅。”
“爭取將我們的六代原型機早日下線!”
“這迫不容緩!”
話音落下,一眾裝備負責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沉默了大概兩三分鐘後,終究楊天佑按耐不住,直接開口:
“總指揮,還是發動機材料的問題。”
“總設計師所設定的,能夠突破傳統大氣層進入到亞太空軌道,這對於發動機的要求極高,是我們目前所達不到的。”
“眾所周知,常規戰機的作戰高度大概在2萬米左右,但是亞空間軌道則是在3萬米到16萬米之間,這個高度上空氣已經非常稀薄,即使是加入了大量氧化劑,也無法推動發動機正常燃燒,我們的材料也無法支援,沒辦法,有效的在亞空間軌道正常飛行,就更別提作戰了。”
楊天佑一五一十的說道。
如果將戰鬥機比喻作一個人,那麼毫無疑問,發動機將會是它的心臟,衡量一個戰鬥機的綜合效能,80%以上都出自於它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