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部分 (第2/4頁)
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陣亡將士也獲得朝廷豐厚的撫卹。
狄青因平定儂智高以及接應蘇錦有功,被任命為樞密副使,本來有人反對,但蘇錦極力推薦,以蘇錦此時的影響力,不說一言九鼎,但說出一句話來,敢公然唱反調的人確實不多;狄青任樞密副使最大的障礙跟蘇錦當初遇到的障礙一樣,狄青是行伍出身,沒有科舉功名,這自然成了朝中反對他擔任樞密副使的理由,蘇錦正是不忿於此,才力挺狄青上位。
而關於蘇錦的任命卻遲遲未下來,不同的版本在流傳,民間官場都有很多的猜測,一向以訊息靈通著稱的《明珠報》上也沒有任何的蛛絲馬跡可循,更增加了事情的神秘性。
半個月後,謎底揭開,和大多數的人所預料的那樣,杜衍被擼下樞密使之位,以太子少師、祁國公致仕,蘇錦以二十四歲的年紀成為大宋最年輕的樞密使;杜衍再對遼國反擊之議中曾經猶豫不決,差點貽誤戰機,他的下臺是必然的結果,完全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但大多數人沒有料到的是,開封府權知張堯佐這次居然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同知平章政事,一下子躍身中樞核心之一,教人咂舌;瞭解內幕的人都知道,張貴妃的枕頭風起作用了,趁著這次班子大調整,趙禎也玩了個障眼法,藉著人員的調整之際,張堯佐安插進中樞之中。
為此包拯等諫官極力反對,在經歷幾日的唇槍舌劍之後,還是晏殊出面以勿要影響對蘇錦的任命為勸說的理由,平息了包拯等人的憤怒。
為求的平衡,趙禎將包拯任命外開封府尹,接替張堯佐之職位,同時保留御史中丞之職;包拯處於義憤堅辭不就,蘇錦百般勸說,包拯才同意擔任此職,削弱張堯佐的權力。
對蘇錦的任命還不止這些,除了樞密使這一要職之外,晏殊名譽上兼任三司使之職,但在朝廷上公開表示精力不濟,三司職權交予三司副使蘇錦全權代理,鑑於蘇錦在大宋財政稅收上的貢獻及手段,趙禎也很樂意讓蘇錦接受財政,儘快從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
蘇錦明白,此刻的當務之急應當由軍事轉移到生產恢復緩解財務上來,兼併了大片遼國土地和人口,同時也帶來極大的負擔,近兩千萬人口的增加,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而且這兩千萬原遼國的百姓都處在流離顛沛之中。
上京道和東京道的大部分城池都被焚燬,現在他們已經屬於大宋,這些地方都需要重建。
所有的一切歸結到一件事上,那便是財政的創收;除了積極推行發改司的墾田自留政策之外,還需要更多的來錢的門路。
再將發改司放手給李重之後,李重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所長,在拮据的資金和大批的專案之中做出權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為了緩解這所有的矛盾和壓力,蘇錦決定忍痛割愛,將海外貿易這塊大蛋糕奉獻出來,收歸國有。
在蘇記開通海外貿易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大宋各大商家也都盯上了這塊蛋糕,戰爭期間,蘇記只來得及再派船隊出航一次,還沒歸航的時候,各大商家已經集結了數百條船隻準備跟隨蘇記的船隊第三次出航遠洋了。
蘇錦再次提出設立市舶司統一管理海外貿易之事,這回趙禎欣然同意,他早已知道蘇記已經開通了航道,張堯佐等人早就上書說要收回遠洋貿易的權利,但趙禎怕蘇錦多心一隻沒有同意,此刻蘇錦主動提出此事,趙禎也感到很意外也有些感動,一直以來,蘇錦在他的印象中是個有本事的能吏,但蘇錦的斂財也是出了名的,打著朝廷的旗號也賺了不少錢,趙禎也是變著法子的從蘇錦的腰包摳錢出來,西北四路一毛不拔任由蘇錦自生自滅便是其中的一招。
但這時候的蘇錦給他的印象已經轉變了許多,自打蘇錦甘願冒險帶二十萬人馬奔襲遼國腹地的那一刻起,趙禎便對蘇錦有了全新的認識,他不僅是個能吏,不僅是個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