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1/2頁)
寧左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然是一群老油條。我在心裡默默的想。
馬四爺說,為了保證洞府的作用,洞的地勢是往地下延伸的。所以我們都換上了用於野外探險保暖的衣服。一進洞,雖然早已想像過各種裡面的情況,但真正身臨其境,我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爺的,這也太冷了吧。
我想起以前小時候南京莫愁湖搭建的什麼哈爾濱冰雕展,就是搭個大棚子冰櫃,人得穿羽絨服進去。雖然沒那麼誇張,但現在這洞裡給我的感受也夠冷得了。
待適應了裡面的光線,我可以比較清楚的看見裡面是一大片空曠的場地。場地上畫著奇怪的花紋,很大,但我們的手電只能照亮一個小角,更遠處,是無盡的黑暗。
&ldo;四爺,這洞裡冷得出奇啊!&rdo;老羅那滿不在乎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我們頓時一哆嗦,他說的話總是不吉的預兆。
馬四爺沒有回應,我想他也是有些忌諱吧。&ldo;咦,這是什麼?&rdo;老羅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眾人又是一哆嗦。我看到他已經走到了那個花紋旁,拿手電照著什麼。為了將可能的威脅秒殺在搖籃之中,我們忙趕了過去。
只見地上黑乎乎的畫著一些花紋,像是小孩隨手的塗鴉,又像是電視上那些法師們弄的沒意義的線條。
花紋旁還畫著一些奇怪的東西,和這花紋一樣奇怪,似乎是什麼文字,但即使以我半吊子的文化水品,也能看出這絕不是宋朝的。&ldo;這不是古楚人用的文字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rdo;馬四爺驚呼。
說起這古楚文,屈原那會兒就用這個東西。秦統一六國後也統一了文字,於是古楚文就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馬四爺說他以前年輕時跟人下過幾個古楚的大墓,所以見過這種文字,雖然還是不懂,但分辨還是沒問題的。
我們幾人都有些奇怪,不能想像宋人的東西建在楚人的地盤。吳說:&ldo;可能這只是一個古楚人祭祀的場所吧,由於這地方風水太好所以宋人只是借個地方而已,這樣還能節省資源。&rdo;
他用手輕輕地碰了碰地上的黑色線條,又迅速的甩掉。&ldo;這是血,是不是人的就無從知道了。&rdo;
由於這花紋年代太久遠,歷史價值肯定非常高,考古學家見了一定非常高興,和我們一行人就沒什麼太大關係了。
為了不無事生非,我們小心地避開地上的花紋,繼續往前走。吳走在最前面,而大牛負責殿後。我們都一言不發,在這詭秘的地下十分壓抑。我們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以及踩在地上有些沉悶的腳步聲。手電的光都調成了弱光,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光源。
我真挺佩服馬四爺的,即使都是奔六十的人了,但仍和我們小夥子差不多,在這寒冷的環境也沒有什麼不適。我們走得很快,吳的觀察力很好,由他打頭沒有任何差錯。
老羅受這氣氛影響,也是調成了靜音模式。很快,我們就穿過了這天殺的由血組成的祭祀陣,來到了一扇石門前。看到石門,我們所有人都精神了起來。
石門很大,開一輛運油車透過絕對沒什麼問題。門上還畫著一些圖案,我仔細瞧了瞧,似乎是記載這鬼刃運送至地下的過程。圖案一幅連著一幅,可以清晰的看見上面人恭敬的神色。他們有不下千人,打著巨大的儀仗隊,圍著中間四人。中間的託著一個巨大的木盒。儀仗隊前面就是山東入口,他們前面還有一個我沒見過的裝束的人舉著一個大幡,幡上還畫著一些古怪的東西。最後一幅則是一個人盤坐在一個大平臺上,他的膝上放著刀狀物,身後還有著向上的階梯通向遠處。
古人果然迷信,埋一把刀還興師動眾,殊不知要耗費多少民力。統治者的一聲令下,也不知換來多少餓殍滿地。我嘆息一聲,也不知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