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2頁)
周正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美國他並不害怕,因為在滑翔機、坦克和潛水艇的生產上,美國永遠不是德國的對手;沒有四年工夫,美國的武器產量不會達到相當大的規模。此外,他還有向歐洲戰區運送武器和士兵的種種麻煩,鞭長莫及,不足為慮。
俄國就不同了,希特勒意識到,她不僅雄踞歐洲大陸,而且直接威脅著德國的後方,&ldo;所以現在必須打敗俄國&rdo;。如果俄國被打敗了,美國也一定偃旗息鼓,因為俄國被消滅了,日本就會解除後顧之憂,成為遠東的震懾力量,如果俄國被打倒在地,英國的最後一線希望就破滅了,德國就將成為巴爾幹半島和整個歐洲的主人,這就是攻打俄國的妙處。
1941年6月在入侵蘇聯的德軍大本營‐‐&ldo;狼穴&rdo;裡,女秘書的日記,在抱怨&ldo;狼穴&rdo;低窪、潮濕、悶熱的氣候,蚊叮蟲咬的環境和枯燥單調生活的同時,也一點不錯地反映了希特勒當時的心裡想法:
&ldo;我熱切渴望的莫過於一旦我們開始對付俄國,英國就提出媾和。同英國打仗只能把我們兩國的城市變成廢墟。羅斯福先生在拍手稱快、格格大笑,因為他預見到有朝一日就會繼承英國的遺產。我的確不能理解為什麼英國不聽從理智的聲音呢,既然我們要往東方擴充套件,就不需要他們的殖民地了。我覺得一切都會送上門來,這完全是可能的: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非常肥沃,需要什麼就種植什麼,其餘的(如咖啡、茶葉、可可等)透過交換可以從南美獲得。一切如此簡單而明瞭。上帝快讓英國恢復理智吧。&rdo;
應該說,希特勒此時決定先對付俄國,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因素。希特勒並不是意識到無視英海軍的壓倒優勢,冒險從海上入侵英國,第一天就會使他喪失1萬名士兵,這些士兵將來在實現他們遠大目標(夢想獲得東方的天然黑金塊‐‐即征服蘇聯)時會用得著。他只意識到在法國的勝利,使他的指揮人員和德國人民產生一種沾沾自喜和心滿意足的情緒,甚至沉浸在即將到來的和平享受之中。他認為良機易失,德國永遠不會再產生一個象他這樣如此有權威和眾多追隨者的領導人。1941年他在東線的&ldo;狼穴&rdo;中表白了內心的這種喜憂參半的思緒:&ldo;當然人們不會看出這次戰役(指對蘇入侵)的要點。人們總是不善於抓緊在優越條件下該做的事情,而是愛牽著鼻子走進伊甸園。今天我們武裝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這種軍備水平我們保持不了多久。我永遠不能用別的方法實現我的和平時期的真正抱負。因此我們現在不得不使用手頭的為真正戰役所準備的武器,現在我們有機會消滅俄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我現在不抓住這個時機,就是出賣德國人民的未來!&rdo;如此一來,希特勒雖然是犯在東西兩線作戰這一兵家之大忌,但在他看來,卻似乎能收到&ldo;一石二鳥&rdo;之功的。
三、第21號指令
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和海軍司令約雷爾一當意識到希特勒在籌劃對俄國的戰役,即指令陸海軍參謀部將進攻蘇聯的計劃具體化。同時,諜報局的&ldo;東方外籍軍隊&rdo;分局接到指示,去調查他們面對的蘇聯部隊的分佈情況。
指揮官把偵察任務交給了他們情報官魯道夫&iddot;洛伊夫特&iddot;哈迪格少校。洛伊夫特&iddot;哈迪格在極其保密的條件下蒐集情報,編制了目標手冊。他優先瞄準了東線蘇聯邊境地區大約300公里範圍內蘇聯空軍的機場和飛機。
儘管雙方有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還是十分謹慎,避免暴露自己的軍事潛力。哈迪格一面要蒐集情報,一面又不能暴露意圖,於是他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妙計:利用互不侵犯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