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淮南之戰 (第1/14頁)
怒而飛孤鴻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大軍出征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十三,建康,南陳首都。
“說說吧,你們對伐齊有什麼看法?”陳頊掃視著滿朝文武。陳頊自從搶了哥哥陳蒨的皇位以來,心緒不定,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還引得劉師知、韓子高、華皎等人反對自己,他才知道這個皇帝不好當。經過幾年的經營,陳頊認為,是時候重啟歷代南朝帝王的北伐大業了,只有北伐消滅蠻夷,才能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才能證明陳國是華夏正統。
“陛下,國家飽經戰亂,理應休養生息,多年前梁武帝兩次(529年陳慶之,547年蕭淵明)趁魏國內亂出兵北伐,也沒有取得成功;現在齊國並沒有衰敗的跡象,而我朝自侯景作亂以來就被奪走了淮南土地,北伐恐怕無功而返呀。”
陳頊想要北伐,這事在南陳已不是秘密,聽到有人竟然當眾給皇帝潑冷水,大家都循聲望去,看看這個人是否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一看才知道,滿朝文武,也就這個人有資格提出反對意見了,他就是周弘正。
周弘正已經七十七歲,他可以說是活著的古董,他是目前後三國之中最年長的人,在學術造詣上雖然比不上徐陵,但他如果排第二,徐陵也不敢排第一。周弘正親眼見證了南梁的興衰,先後熬死了蕭衍、蕭繹、陳霸先、陳蒨四位帝王,目睹了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又被北齊北周取代,他當初力勸蕭衍不要接納侯景,勸阻蕭衍不要北伐。
“是呀,周老說的對······”群臣們開始議論起來,都不贊同北伐。
陳頊一直也很尊敬周弘正,當初也正是他把自己迎接回南陳的,對周弘正的話,陳頊只是衝他點頭微笑,默默觀察眾人,希望找到一個力挺自己的人出現。陳頊並沒有失望,這個人很快就出現了。
“周老所言並不準確,”鎮前將軍吳明徹戰了出來,給皇帝行了個禮,接著說,“陛下,齊國的段韶病死了,斛律光又被高緯殺死,高孝瓘又被閒置不用,透過這一點不難看出,齊國皇帝昏庸無能,重用祖珽、陸令萱等小人,國內民怨沸騰;而我大陳則不一樣,外結周國,內定華皎,百姓安定,國富兵強,北伐正是順天應人,機不可失呀。此次北伐,雖然不能一口氣滅掉齊國,但拿下淮南故地還是不錯的,這樣一來也能給我大陳增加安全屏障。”
章昭達平定歐陽紇後,回建康沒多久就病逝了,算下來,吳明徹就是南陳地位最高、戰功最大的將領了。“對,對!”淳于量、蕭摩訶等將領表示贊同。
陳頊向吳明徹投去了一個肯定的眼光,面露喜色。
侯景革命之後,北齊高洋渾水摸魚,將南梁的淮南之地席捲一空,把領土推進到長江邊上;西魏宇文泰又征服漢中、巴蜀以及江陵等地。這樣一來,南陳的國土相比南宋、南齊、南梁三國,面積是最小的。可以說,自陳霸先開國以來,南陳在地緣優勢方面是後三國中最差的。一想到侯景,陳頊暗自罵道:“侯景呀侯景,你是僅憑一人之力就改變了南強北弱的局面呀,該死的侯景。”
如果能攻佔淮南之地,那就拓寬了南陳的戰略縱深,首都建康的安全形勢就大大改善,這也是陳霸先、陳蒨生前夢寐以求的事情,更是陳頊一心想要做成的事情。自己的情況和孫權何其相似?都是依靠著父兄在江南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可以打敗曹操、劉備開疆拓土,為何我陳頊就不能北伐,以成就不世功業?
這時候,朝堂上主戰與主和兩派開始爭論起來,心事重重的陳頊被爭論的聲音拉回到現實中,咳嗽了一聲吼,他看著大家說:“朕的主意已定,北伐大業勢在必行,你們商討一下,推舉一名元帥。”
正當吳明徹以為這個元帥非自己莫屬時,大家卻一致推薦了淳于量。淳于量時年六十二歲,比吳明徹小七歲,雖然歸順南陳比較晚,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