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昌危機四伏,然而,即便再危急,也無法撼動大唐根基。此時長安城內發生的變故,卻足以對大唐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聖旨已下,命何厥前往北境,執掌北廷都護府。
此事令何承乾憂心忡忡,對於自己的親子,他了如指掌。上次車中,吳王言辭鑿鑿,若欲保全幼子性命,唯有自己籌謀。若幼子遠赴北疆,恐怕連屍骨亦難尋。
或許何樂為念及同父之情,尚能手下留情,畢竟,彼乃自己異母弟也。
然而,何樂為麾下之輩,歷經戰火洗禮,眼看勝果垂手可得,卻被長安來者橫插一腳,軍中眾人豈會問爾出身?
雖未涉足軍旅,何承乾亦深知軍中行事法則,既已阻礙他人前程,切莫奢望他人施以憐憫,屆時恐連如何隕落亦不明曉。
於是,在無需朝會之日,何承乾於家中設宴,卻並未邀約外人,除嫡子何厥外,無人在列。
望著面前之子,何承乾心緒複雜,為人父者,既盼子女有所作為,又懼其無才無德。生於權貴之家,唯能擇一子顯赫,倘雙子皆出眾,必致鬩牆之爭。
昔年何泰之事,他記憶猶新。陛下曾欲更替太子,故極盡寵愛何泰,結局如何?兄弟二人為爭奪皇位,幾將長安化為戰場……
當時,何世民的龍座已穩如磐石,因此他任由兩個皇子在朝堂之上較量,勝者將繼承那至高無上的皇冠。然而,何承乾的行為變得異常詭異,若非何樂為及時現身,東宮只怕早已風雨飄搖。
如今,東宮的權勢雖日益攀升,卻遠未到固若金湯的地步,故此,何承乾決不允許任何破壞之舉,尤其是何樂為與何厥間的爭鬥,這足以將東宮化為灰燼。
“願父王壽比南山。”
何厥舉起玉杯,外表溫文爾雅,然而何承乾深知,這兒子絕非池中之物,早年間或未顯山露水,但近來其才華橫溢,鋒芒畢露,欲令此人韜光養晦,實屬妄想。
“你終於明白事理了,有些話語,無需父子間拐彎抹角。我絕不希望你遠離長安,你當留在長安,在我眼皮之下,凡事可商可議。”
何承乾一飲而盡,隨即直入主題,宮殿內侍盡數退下,連同衛士亦退至二十丈外,確保無人能窺探父子私語。
何厥心知肚明,何承乾所慮,唯恐其與兄長爭權奪利,進而動搖東宮根基。自接到天子聖旨起,他便洞悉,在離京的日子裡,定然難有安寧時日。
“父王英明,兒臣本當侍奉於側,多多習得父王智慧,只是現下兒臣身負……”
這位青年亦備有對策,未待何承乾出手,他絕不輕易暴露底牌。皇家之人,即便父子相處,亦需步步為營,無人願輕易亮出最後的籌碼。
“你竟敢以聖旨欺瞞於我,知否我是誰?今朝告知於你,我是你父,一切所為皆為你好。莫以為北疆督護乃美差,你於彼處難以建功立業。北境之地,你或不知詳情,只需明瞭一事:出長安北向,所有百姓皆視你兄長為主。”
何承乾並未像旁人般逐步施壓,而是直截了當,揭示真相。雖為兄弟,實則異母所生,彼此間的較量更甚常人,何謂手足情深?
“此非恰逢其時?兒臣代兄長守土,兄長自不會薄待於兒。”
何厥仍不願錯失良機,此機遇於他至關重要,倘若錯過,他將淪為與其他貴族公子無異的閒人,再無涉足朝政之機。
\"你大哥是誰,無須我贅述,他手中掌握的力量,足以撼動星辰。我知道,你仍未忘卻外祖家的往事,但我勸你,忘卻吧,這於你而言,是最好的選擇。若你執意不忘,那連我,你的父親,也無法庇護你。\"
何承乾深知,幼子的心中仍刻印著往昔的記憶,渴望讓何樂為屈膝,然而,兩人的命運軌跡早已天差地別,就連他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