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次的仰光大火,史稱為“仰光慘案”!而此慘案,也成為戰後盟軍軍事法庭審判寺內壽一和河邊正三兩位戰犯的一條重要罪證。
三十日晚上仰光城的大火,一直燃燒到午夜時分才漸漸熄滅,而盟軍士兵,直到大火熄滅兩個小時時才敢進入,不過就算進入其中,也因為是夜晚,除了殘餘的點點火星,其他什麼都看不到,眾人只能等待次日天亮。
整個晚上,盟軍士兵除了救起跳進河水裡游過來的少部分仰光城裡的居民之外,就是俘虜了五千多同樣跳水活命的日軍士兵,包括五十三師團師團長河野悅次郎。可惜這傢伙剛被拉上岸,就被逃出生天的仰光市民憤怒地打死,盟軍士兵想阻攔都阻攔不了。
原時空這傢伙是在四四年九月病死的,現在倒好,整個人都被踩成了肉泥,一塊完好的骨頭都找不到。當然,如果不是他為了顯擺,肩膀上兩顆亮閃閃的中將金星,緬人也認不出他是一位日軍高官。
到了此刻,緬族土著才知道日本民族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可惜已經晚了(原時空戰後很多緬甸人還在想著日本人的好,對北方鄰國心懷不滿),只能暗自啼哭。
昂山和他的近萬手下,因為距離伊洛瓦底江支流近,只有一百多米的距離,所以都活了下來,可惜一上岸就被遠征軍士兵控制住了,一看是緬甸人,遠征軍連問都沒有問就將其直接交給了緬甸抗日軍。別看名字是叫緬甸抗日軍,可裡面都是華族人,差不多就是自己人,當然得偏心一些。
三十一日凌晨五點許,藉助東方微微的亮光,盟軍士兵開始進入大火已經全滅的仰光城。此時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片廢墟。
整個城市變成了廢墟,焦土覆蓋著曾經的繁華,破碎的建築物和熄滅後還冒著青煙的火堆散落在各個角落,空氣中瀰漫著灰燼和煙霧,夾雜著淡淡的煙味,讓人感到沉悶而壓抑,風吹過來揚起了一陣陣灰塵,讓人難以呼吸。?
街道上,原本繁華的景象只剩下殘垣斷壁,黑漆漆的灰燼鋪滿了地面,一些房屋的屋頂被燒燬,牆壁被燻黑,窗戶破碎,牆腳處還能看出幾具捲曲的人形物,可惜已經成了焦炭。
昨天晚上等待天亮時,盟軍方面就已經制定好了今天白天的救援行動方案,說是救援,其實也就是打掃清理,收拾屍體這些工作。至於城裡逃出來的那兩三萬人,只能安置在郊外的村莊裡,反正那裡的空房子有很多。
沒有錯,一把大火,燒掉的可不只是一座仰光城,城裡六十幾萬緬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緬族人),逃出生天的只有三萬人不到,其餘的全部葬身火海,只是往城外搬運燒焦的屍體,三個師的盟軍士兵,花了六天時間才全部完成。
仰光城的大火,沒有阻攔住盟對緬甸剩下地方日軍的進攻。就在大火當天晚上,隱藏在毛淡棉的遠征軍一個團突然發動,對河邊正三的司令部以及毛淡棉憲兵司令部發動了進攻。
早已經做好了撤退準備的河邊正三,沒有料想到盟軍竟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猝不及防之下,差一點就成為俘虜。
幸好危急關頭出現一支日軍小部隊,衝進司令部將他搶了出來,護送著他逃向火車站,在盟軍士兵追到之前登上一列火車,逃出了毛淡棉,逃到了泰國。自此,整個緬甸除了極南部伸入緬甸海那部分狹長地區之外,全部被盟軍收復。
這本來是一件值得盟軍方面高興,可以大肆慶祝的一件事,可就是因為仰光慘案,讓這次的宣傳活動就少了一些味道。
倫敦方面在報道緬甸收復的訊息時,日軍縱火案一筆帶過,重點描述了英國軍隊的事情。厚臉皮的英國政府,硬是將最後加入戰鬥的一個營的戰鬥經歷和場面,寫得好像他們派了很多軍隊,從一開始就參加了一樣,讓不明白真相的人還以為緬甸反攻戰是以英國軍隊為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