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希木葉爾的各種銘文,先後發現之後,我們才第一次有機會看到南阿拉伯人關於自己的記載。法國籍的猶太人阿萊維(他曾化裝成耶路撒冷的一個猶太乞丐),1869年至1870年初次發現這些銘文,1882年至1894年,奧地利籍猶太人、考古學家格勒澤爾,又發現了一部分(參閱本書第57‐59頁)。我們研究古代的阿拉比亞,主要的參考資料是用阿拉伯語寫作的伊斯蘭教的文獻,那些文獻內容很豐富,但年代不很古,也不大可靠;其次是散在各處的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記載;再其次是為數不多的用象形文字寫作的埃及帝王史和用楔形文字寫作的亞述、巴比倫帝王史。近年辨認出的希木葉爾銘文、現代遊歷家和探險家的報告,可以作為補充資料。
現在還有兩種生存著的民族,可以代表閃族,一種是阿拉比亞人,另一種是猶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徵方面,阿拉比亞人所儲存的閃族特徵,比猶太人要豐富得多。阿拉比亞人的語言,就文獻的觀點來說,固然是閃族語系中最年輕的,但它所儲存的母語‐‐閃族語‐‐的特徵(包括語尾的變化),比希伯來語和同系的其他語言還多。因此,阿拉伯語供給我們研究閃族語言最好的鑰匙。初期的伊斯蘭教,也是閃族宗教在邏輯上的完善形態。閃族這個名詞,在歐美兩洲,向來主要是指猶太人說的,那是由於猶太人散居於歐美兩洲的緣故。所謂閃族的相貌,連凸出的鼻子在內,全然不是閃族的特徵。這種相貌,恰恰是使猶太人的臉型與閃族的臉型有所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顯然是喜特-胡列安人(hittite-hurrians)1與希伯來人早期通婚的結果2。
---------------
1喜特人是古代居於小亞細亞的一種民族。胡列安人是古代居住於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和近東一帶的一種民族。‐‐譯者
2eabarton:seiticandhaitirigs(philadelphia,1934),pp85‐
87;ignacejlb:hurriansandsubarians(chicago,1944),pp69‐70。
---------------
阿拉比亞的阿拉伯人,特別是遊牧的阿拉伯人,在生物學上、心理學上、社會學上和語言學上,最能代表閃族,一則由於他們在地理上與世界隔絕,再則由於他們過的是一種單調的、劃一的沙漠生活。人種上的單純,是中部阿拉比亞那樣最乏味、最與外界隔絕的環境所給予的報酬。阿拉比亞人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叫做阿拉伯島(jaziratal-&l;arab),那個地方,真是一個島,東西南三面臨海,北面是沙漠1。&ldo;阿拉伯島&rdo;幾乎是一個絕無僅有的關於居民與土地之間保持不變關係的例證。假若真有些民族曾經移入那個地方,因而不斷發生移民之間互相驅逐或同化的現象‐‐如印度、希臘、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等國的那種情形‐‐那麼,歷史並沒有給我們留下這方面的記載。我們並不知道有任何侵略者突破了阿拉比亞沙漠的壁壘,而在這個孤島上獲得一個永久的立足地。自有史以來,阿拉比亞的人民,差不多始終保持其原狀2。seite(閃族)這個名詞,是由射變來的,可見拉丁文的《聖經》譯本(《創世記》10:1)。據傳統的解釋,閃族是諾亞(noah)的長子閃(射)的後裔,因此,閃族是同源的,但此說已不再為世人所公認了。那末,閃族究竟是怎樣來的呢?
倘若我們參考一下西亞語言分佈圖,我們就能看出,目前居住於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