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犁見賀言春安安靜靜地跪坐在兄長身後,抿著嘴笑,心情便跟著十分暢快。胡安忙道:「鄭郎客氣了!路上遇到便是緣份,賀小郎也曾數次幫我們忙,彼此早就十分親近了,何必提感謝的話?」
幾人相互客套一番,鄭孟卿又奉上土儀若干,道:「阿孃本要親身過來,只是出門不便,今日特令我來拜謝各位。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請方小郎和老丈收下。」
方犁見他說得至為誠懇,只得收了,叫人煮了茶,又端上些茶點,幾人圍著茶桌閒談。胡安便道:「鄭郎和賀小郎是親兄弟,怎麼一個姓鄭,一個姓賀?」
鄭孟卿道:「實不瞞老丈三郎,我父母都是安平公主府上奴僕,昔年公主尚了益春侯,因侯爺常年住在益春郡,我們便都跟著去了那裡。後來父親早逝,母親和府裡一位賀姓書吏在一起過活,生下春兒,是以我姓鄭,春兒姓賀。」
大夏民風開放,為繁衍人口,並不倡導女子守節。傳聞當今皇太后在入宮之前,民間還育有一女。皇室尚且如此,何況民間?是以眾人聽說了也並不驚異。只是聽鄭孟卿說起來,白氏和賀言春父親在一起時並無婚書,賀言春其實算是私生子,說起來到底有些不光彩。賀言春三歲時,賀父要回老家成親,白氏拖家帶口,不願做小,便讓賀言春跟著父親回了定西,對家裡只說是外頭死了的小妾生下的。白氏原想著麼兒跟著父親,日後也好搏個前程。孰料賀家主母竟是那等刻毒成性之人,連個孩子也容不下,終究還是把他逼出了家門。
鄭孟卿說到兄弟路上受的苦,那眼圈兒都紅了,「我兄弟他身無分文,辛辛苦苦去了益春,原以為找著阿孃便好了,哪曉得我們早跟著公主回了長安?若不是路上遇到好人,只怕我母子兄弟再無相見之日!諸位恩情,我一家銘記在心,永世難忘!」
眾人忙都謙辭,想起初次遇到賀言春時,那孩子灰頭土臉被人辱罵的情形,都不勝噓唏。聊了片刻,話題漸轉到京城繁華、物價昂貴上頭來,鄭孟卿也是五六年前才回京城,對此深有體會。雙方說得熱鬧了,鄭孟卿便道:「方郎,胡老丈,日後若有需要鄭某效力處,但說無妨。我雖力薄,家母在公主府上卻是伺候了多年,還有兩分薄面,若開口去求求公主,想也不致太為難。」
方犁和胡安等忙都致謝,又說了兩句,鄭孟卿起身告辭,方犁將他送出門外,又命胡安備了一份回禮,交與鄭孟卿帶回去。鄭孟卿推辭一番,只得收下了。
臨行前,賀言春道:「阿兄,你先回去,我留下來和三郎他們說幾句話。」
鄭孟卿便囑咐兩句,騎馬先走了。方犁這才轉身,笑眯眯地看著賀言春,道:「恭喜恭喜!這回找著親人,一家骨肉團聚,總算落心了罷?」
胡安等也來道賀,賀言春十分靦腆地笑,也謝了諸人。幾人回屋後,胡安道:「春兒,你如今找到親人了,日後有什麼打算?」
賀言春道:「正要和三郎、胡爺開口,我如今找著了阿孃兄長,心願已了,還想回商隊做個夥計,不知三郎可肯收留?」
眾人聽了,都大感意外。先前看鄭孟卿衣著談吐,雖未明說,都猜到他必定是公主府上有臉面的家生子,這等人雖為奴僕,手底下也管幾個人,每月也有份例錢;頭腦靈活些的,還依託著主人勢力,在外接些產業,日子比一般平民還好過些。如今賀言春好容易回了親人身邊,依眾人的想法,自然是憑著母親兄長的臉面,也設法在公主府裡謀個職務,如此一來,吃穿不愁,生活安逸,比外出營生要強多了。
伍全便道:「小郎,你想真了?」
賀言春點頭,道:「我想好了。若商隊還要我,我便回來。」
伍全胡安都是又驚又喜,胡安道:「好孩子,你能回來,我們自然是再高興也沒有了。只是你怎麼寬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