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華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糧賦,當時隨著隆慶開海,來自海外外邦各國的海量白銀湧入我大明,造成民間白銀貨幣臃腫,在當時的情況下,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也的確增加了朝廷的賦稅收入,解決了已經開始逐步糟糕的邊軍軍費問題。
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我大明最大的問題是連年不斷的天災橫禍,是大量糧食減產下導致的糧價高企,臣舉個簡單的例子。
蘇州的老百姓種兩畝地,產出為一年十石,按現在的糧價來計算,折銀為二十兩之巨,那麼在一條鞭法下這個百姓要繳納一兩銀子的稅。
可這十石糧食蘇州的百姓根本賣不出二十兩,為什麼,因為他在蘇州不是在河南、陝西這種地方,讓他繳一兩稅,稅太重。
而在河南,一戶百姓種兩畝地,因為天災的原因只能收穫兩石的糧食,卻還要繳納一兩稅,為什麼?因為一條鞭法的徵稅不是按照實際產出而是按照田畝數量。
這一兩銀子會讓這個百姓一年的產出白乾,全給朝廷了。
這還只是糧賦,百姓同時要承擔徭役和攤派的遼餉、加徵的雜賦,這些雜賦、遼餉都是在萬曆年被加入進一條鞭法的合併徵稅中的,如此一來,老百姓種地的收成根本無力賣出朝廷徵稅的銀子數目。
於是,大量陝西、河南、山東、江西、湖廣的老百姓紛紛逃離土地,或者將土地賤價變賣給不需要交稅的世家、士紳、讀書人。
所以不僅僅是天災導致了現在國家出現大量難民,朝廷法令政策的錯誤和不合時宜同樣導致了人禍的蔓延,因此臣的意見便是,廢除一條鞭法,重新推行太祖時期的實物稅,恢復糧長制度。”
前文提及過,大明朝不缺糧,為什麼不缺現在解釋清楚了。
很多田地的荒蕪不僅僅是因為天災確實存在,同樣也因為老百姓已經開始大量的逃離土地,躲避交稅,導致了大明朝稅基流失嚴重。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那麼全國收種的糧食,還不至於緊缺到全國各地處處反民。
畢竟現在只是崇禎二年,他不是崇禎十五年,也不是順治年。
小冰河時期最困難、天災最恐怖的時間節點還沒到達巔峰。
“廢除一條鞭法,復回實物稅朕覺得可以,不過恢復糧長制就不必了。”
朱由檢看到畢自嚴要開口,搶先一句:“朕知道畢卿的意思,是希望地方計程車紳替朝廷、替老百姓承擔些糧賦,不過與其恢復糧長制,倒不如直接向他們徵稅,這樣來的也容易。”
畢自嚴愣了一下:“陛下是說,一體納稅。”
“是這個道理。”朱由檢笑笑:“朕記得張居正也曾想過,只是阻力太大無法推行,現在正是時候,朕不僅一體納稅還要徭役攤派、遼餉均分。
誰想反對都行,無論誰反對,朕就不管張獻忠,讓他們自己選,是給朝廷交稅,還是等著被張獻忠抄家滅族,隨他們,朕不強求。”
畢自嚴苦笑起來,皇帝這不是耍無賴嗎。
不過。
現在推行一體納稅,確實太容易了。
要說現在哪裡最支援朝廷一體納稅的政策,那麼離著河南最近的幾個省內計程車紳們絕對舉雙手同意。
別說納稅了,只要朝廷能滅掉張獻忠,你讓他們捐一半家產給朝廷都不帶猶豫的。
朝廷只要錢,張獻忠要的可是命!
欠更九天十八章,一週內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