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織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頭一陣苦澀,其實,作為一國之君,源錚手中可支配的兵力連宜秋都覺得寒酸。
當前京都守備軍力只有皇城內的兩萬禁軍,以及郭孝義接手重建的侍衛營兩萬人,無論是調哪一方外援,屆時京都防守空虛可能產生的後果便無法想象。
除此之外皇帝可用的便只有遠在西南邊陲的林世蕃部,將西南路調往東北邊疆的東山陵支援,更是勞民傷財的愚蠢之舉。
可是,東海公的東陵衛只是一戰落敗,並非毫無勝算,此時提調派援軍,實在為時過早。
心裡存著這樣的疑惑,她揮鞭催馬,快速自皇極門外的群臣後方馳過,徑直前往會極門。
因著這幾日宜秋頻繁進入鳳閣向文九盛傳遞訊息,是以會極門的值守侍衛遠遠看見她的坐騎迎上前來,吩咐人到鳳閣報信。
宜秋熟稔地與幾個侍衛頭目寒暄一番,得知半個時辰前確有東陵衛的加急羽檄傳來。宜秋心裡揣測,按時間推算,想必皇帝也已知曉軍情,此刻極有可能便在鳳閣值房內與文閣老商議此事。
不過片刻時間,前去鳳閣值房報信的侍衛便已迴轉,請宜秋前往鳳閣。
將坐騎交與侍衛之後,宜秋加快腳步踅入鳳閣徑直前往文九盛的值房內。
與門外候著的喬公山匆匆打過照面,剛進入房門便聽到清脆的啪嗒一聲,像是硬麵的文書被擲於地面上的聲響。
隨之而來的便是源錚帶著剋制的怒喝:
“如今朝中的百官,竟都是這樣庸碌無腦的蠢類,膿包!”
宜秋心內顫了顫,打起簾子進入值房,低垂著頭下跪,與皇帝和文九盛分別見了禮。
“秋姐姐快起來。”
宜秋聽到皇帝的聲音仍然有不可遏制的怒意,俯下身去將被摔在地上的一封奏摺撿起。
那奏摺洋洋灑灑一大章,駢四儷六廢話連篇,最終卻有幾個刺目的詞句如同匕首一般剜入心間:
“棄都南遷以避禍……夷狄之邦劃江而治……千秋大業宜緩圖之……”
混賬東西!
她在心裡罵了一句,封皮的署名為“都察院御史李三思”,她確信自己從未聽過這名字。
本要張口安慰皇帝,卻發覺無從說起。
清一色的低階官員說得各有道理,已經足夠說明當前朝廷內的官員多是庸碌無膽之輩,身為國君,源錚不可能不感到悲憤和失望。
文九盛無聲地指了指身旁書案上擺著的兩摞奏摺,宜秋硬著頭皮快速翻看過去,無非仍是各種派援請戰的說辭,上奏之人幾乎全部是七品以下的低階官員,文物間雜,想來多半出自皇極門外那群人之手。
另一摞奏摺只有寥寥數本,都是彈劾東海公抗敵不力的,請求皇帝下旨申飭,責令其快速率東陵衛全力禦敵,將功補過。
宜秋心中慨嘆幾聲,這才是正常的推進方式啊!
再看封皮的署名,果然是文九盛的門生居多。
宜秋看了看正座上端坐著的皇帝,啟唇輕聲問詢:
“不知東海公的羽檄中怎麼說?突倫出兵多少,何時何地與我軍交火,雙方戰力幾何,我軍傷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