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富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者,佐佐木元勝更不是戰鬥人員,卻以野戰郵政局長身份從軍。他在戰前所著《野戰郵政旗》裡綴文描述了不知押往何處的俘虜和散兵的隊伍、在下關發生的大批槍殺以及揚子江岸邊的悽慘情景。此書內容竟能獲準出版,令人不可思議。當然,有的地方也被刪掉幾個字,但它已於去年以新版的形式由現代史出版會出版了。
我認為,僅從上述介紹中就充分說明,所謂&ldo;幾乎沒有可認為是&l;同時代的第一手資料&r;&rdo;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第十三師團兩角部隊對俘虜斬盡殺絕的&ldo;回憶錄&rdo;
我的舊著《南京事件》以及本書關於南京暴行的記述,都是從介紹《東京朝日新聞》的報導開始的。《東京朝日新聞》報導說,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兩角部隊即第十三師團所屬合律若松步兵第六十五聯隊,在南京近郊的幕府山炮臺附近俘虜了從南京城內潰逃而來的數達一萬五千名中國士兵,包括士官學校大部分學生。而且,該報援引了該部隊隨軍作家秦賢助的&ldo;回憶錄&rdo;(載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號《日本週報》)說,這批俘虜數日後在揚子江岸邊草鞋峽全被槍殺(槍殺地點為草鞋峽,是根據中國方面在遠東國際軍事審判時提出的書面證詞)。
不過,鈴木明曾經對福島、仙台方面的第十三師團有關人員進行過採訪,他指責我們所說的情況與事實不符。並認為秦賢助所寫的文章不可信(載《諸君》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號)。
至為重要的&ldo;回憶錄&rdo;作者秦賢助已經故世。於是,鈴木明訪問了坂本,打聽秦賢助的情況。坂本在日華戰爭爆發同時,以《福島民友》特派記者身份從軍,參加華中戰線的鄉土部隊(若松步兵第六十五聯隊於昭和十二年九月編成,十月出徵)。據坂本說,秦賢助第一次前往中國時是昭和十四年。如果此是事實,那麼秦賢助的文章便不是&ldo;回憶錄&rdo;,充其量也只能是傳聞記錄而已。我曾根據秦賢助文章後面署有&ldo;原白虎部隊隨軍作家&rdo;這一點,馬上斷定他的文章是&ldo;回憶錄&rdo;,看來這是我的誤斷。由此來看,秦賢助的文章裡的確沒有片言隻字說他是描述了在現場所目擊的事實,這種傳聞缺乏有力的證據。
我也看過秦賢助寫的文章,有一點感到懷疑,即:兩角部隊既然已將為數一萬多名的大批俘虜押進南京城內,卻為何又從太平門押出城外,再把他們全部殺光。秦賢助說,兩角部隊將大群俘虜押進南京城內,當是入城之際,而且從四面八方陸續不斷地進入市京城的部隊都帶著人數眾多的俘虜。對於帶著這些俘虜進城之事,鈴木明說:&ldo;雖說&l;從四面八方進入南京城的部隊都帶著大批俘虜&r;,但就連孩子也知道,帶著俘虜的戰鬥部隊是不能攻打南京的。我試向前面提到的許多記者查明此事,毋庸贅述,不可能有&l;帶著俘虜的部隊&r;。&rdo;(單行本《&ldo;南京大屠殺&rdo;的無稽之談》,第一八七頁)
我也知道,帶著俘虜的部隊從四面八方進入南京城,這件情況不合常情,但也未必不可能。&ldo;帶著俘虜的戰鬥部隊&rdo;並不是&ldo;進攻南京&rdo;,事實上卻是在一部分部隊在南京城的掃射大體結束後,眾多部隊無視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的命令,蜂擁而進入南京城。因此,這些部隊將在城外&ldo;抓到&rdo;的若干俘虜押進城內,這種情況是可以想像到的。不過,僅就兩角部隊來考慮,這種情況的設想看來是不能成立的。
而且,鈴木明說:&ldo;即便將幕府山的兩萬名俘虜押過城內行走,穿過太平門,再帶到從草鞋峽至下關一帶予以殺害,但是兩萬名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大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