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詠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而失去藝術真實。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是要費一番功夫的,我想其難度大概就在這裡。何況我手頭蒐集到的有關秋收起義的材料中,光是書籍就有十餘本,在閱讀這些史料的過程中,各種書的材料大同小異又絕非同一,有些人名甚至地名和時間都有差異,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更有差異。這就有一個選擇、取捨和辨別的過程,當然也會有一個加工的過程。
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我被年僅23歲的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深深感動。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那麼優秀的人物,為什麼在所有文字記載中都那麼簡單,更無文學作品來描寫他呢?於是,我在小說中濃墨重彩地表現了這位被我感動的人物,我還想,像他這樣的英年早逝的英雄,應當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女孩深深地愛戀著他,因此,我寫了他和楊小雪的純潔美麗的愛情絕唱,以告慰這位青年英雄的在天之靈……
今年的4月28日,我寫完了這本書稿的最後一行文字,終於舒了一口氣。我很慶幸在這幾個月的寫作中,我沒有得感冒,身體只出現了一點小毛病但很快就好了,連一天都沒有中斷過。我欣慰地說,也許這是毛主席和盧總指揮在護佑著我,是工農革命軍烈士們在護佑著我。
書稿也順利出版了。作品雖然署上了我個人的名字,實際上卻是凝聚了許多人的勞動和心血。我依然說:後記裡要說的話實在太多,其實只有兩個字:感激。
在構思和寫作過程中,潘信之老先生向我提供了幾大本秋收起義史料,還口述了很多有寫作價值的材料。本書中所寫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史評,主要摘引和使用了下列文獻的材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張可先生著《秋收起義紀實&iddot;風暴》、湖南江西兩省三縣市政協所編《萍瀏醴起義資料彙編》、柯藍著《藺鐵頭》、《風滿瀟湘》以及文家市紀念館的文字材料等。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