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場的地位。”瓦德西說道。
“是的,你的推論完全合理,但這都是建立在我們擊敗英國人的基礎上。而我認為我們還不具備擊敗英國人的實力。”威廉聳聳肩。十分淡定的說道:“而且,你不要忘記,法國為了保持英德兩國的均勢,是不願意看到英國被徹底擊敗。相反。如果我們被打敗。法國人說不定會來個落井下石也未可知。”
“可是。如果失去這次機會,我們再和英國爆發衝突又該如何?現在至少有布林人做援手,他們在南非吸引了大英帝國超過30萬的兵力。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瓦德西高聲說道。
“現在的確是一個機會,但是在英國已經做出巨大讓步的情況下,我認為體面的和平是對雙方都有利的。畢竟,現在世界的政治局勢不是英德兩國的孤立競爭,而是英俄、法、德奧三國演義,或者再加上美國和日本的五國爭霸。我們和英國拼個兩敗俱傷最終只能便宜其他國家,即使英國的損失比我們大,也絲毫不能改變這是一筆賠錢買賣的事實。俾斯麥首相在世的時候,經常把打仗和做生意進行比較,所以他策劃的1860年代的三次王朝戰爭都是建立在收穫遠大於風險的前提之下。並且,在戰爭過程中,一旦他認為風險變大而收穫變小時,便果斷的停止軍事行動,將剩下的事情拿到談判桌上解決。比如我們在七週戰役結束後,本可以乘勝向維也納進軍,但是首相認為那樣做是不划算的,所以便否決了包括國王在內的所有人的意見,宣佈結束戰爭。”
“反觀當前的局面,我們即使拼盡權力將英國拖入戰爭的泥潭,可是我們最終能收穫到什麼?英國人最終打敗拿破崙是在萊比錫和滑鐵盧而不是特拉法爾加,同樣,我們即使僥倖在海戰中取得一兩次勝利,但是卻無法改變海軍實力整體落後於英國的事實,所以我們想在英國本土登陸並將其擊敗的可能性為零。”
“陛下,現在的世界局勢又怎麼是一百年前可比呢?只要我們封鎖曼德海峽,並且以襲擊艦隊騷擾英國的航運,那麼英國的力量就會迅速的衰弱,其國內很容易發生革命,屆時的情況可能和法國在1871年的情況差不多,我們即使不能進軍倫敦,一樣可以迫降英國。”瓦德西不依不饒的說道。
“發生革命只是你的臆想,缺乏足夠的根據。另外,我最擔心的還是法國,一旦法國態度發生轉變,而形成一場歐洲的全面戰爭,你覺得我們有把握獲得最終的勝利嗎?”
“雖然困難,但我相信勝利屬於我們。”瓦德西堅定的說道。
“嗯,能有勇氣說出這句話我很高興,但是在沒有解決人造氮素問題或者說我們的炸藥還必須依靠南美硝石礦的情況下,戰爭對我們來說太過艱難。因為下一場歐洲大戰一定是全面戰爭,如戈爾茨在他的書中預言的那樣……時間會很漫長,也許一兩年,也許三四年。”
聽了威廉的擔心,瓦德西沉默了下來,對於未來戰爭中火藥的巨大消耗他是十分清楚的,從1870年的普法戰爭到1891年波蘭戰爭,德軍在西線的火藥消耗量增加了六倍,比計劃中的用量也高出了三倍。他預計,按照軍事理論和武器的發展的態勢,下一場戰爭中,火藥的消耗量至少還會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增長三倍。輕機槍的普及和火炮數量的增長都極大增加了對火藥的需求。
如果戰爭不超過半年,那麼或許還可以靠戰前的儲備支應軍需,但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