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濟棠的代表就聯合抗日反蔣問題進行談判。談判持續了三天三夜,結果達成就地停戰、互通情報、解除封鎖、互相通商、互相借道等五項協議。這次談判的成功,為黨中央在第五次反&ldo;圍剿&rdo;戰鬥中正確選擇突圍方向,紅軍長徵出發時順利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鎖線,減少傷亡和損失,作出了重要貢獻。
完成談判任務後,潘漢年加入了長徵隊伍。在征途中他被編入中央直屬團,擔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部長。
1935年2月28日,紅軍第二次攻佔遵義。這時,張聞天代表黨中央找潘漢年談話,決定派他和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白區工作部部長的陳雲到上海恢復黨的秘密工作,設法與共產國際恢復電訊聯絡,匯報遵義會議情況。並要潘漢年先行一步。潘漢年在中共貴州工委負責人秦天真的協助下,歷經艱辛,經香港回到上海,與陳雲於同年8月先後乘蘇聯貨船去海參崴,轉赴莫斯科。
五
潘漢年到蘇聯以後,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1935年7月,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向全世界共產黨提出了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方針。根據這一方針,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闡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檔案,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
這時,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華北事變,侵佔了中國的華北地區,進而準備滅亡全中國。蔣介石開始謀求改善同蘇聯的關係,並以改善國共關係作為姿態。為此,從1935年秋天起,蔣介石就透過各種途徑打通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國民黨駐蘇聯大使館官員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接觸就是其中一條重要途徑。1936年年初,中共代表團指定潘漢年為談判的聯絡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